全球疫情仍未迎来拐点时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国家高层最近表示,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成本的升高,出现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的现象。在曹德旺看来,中国必须应该有一个长期繁荣昌盛的传统产业,必须要留住这些企业,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实现独立自主。
我们一定要警惕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新京报:此次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太长的风险,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是否会发生变化?
曹德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立足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每个国家的产业链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嵌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中。但这次疫情之后,各国的不信任度将增加。相信各个国家会对产业链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会是一个趋势。
新京报: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全球产业链是否会加速和中国脱钩?
曹德旺:在疫情后,各国都想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产业链会被简化。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看,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和中国脱钩的话,对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没有传统制造业 中国经济无法实现独立自主
新京报:也有很多人认为,迁往东南亚地区的产业是低端制造业,不必留住这些低端企业和低端产业。
曹德旺: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本来就很差,这些企业都搬走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我认为,必须要留住这些企业,否则将来我们一定会后悔的。
我们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太急功近利了,经常把产业分为高端和低端。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是高端产业,制造业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是低端产业。但是这次疫情发生之后,一个N95口罩在美国最高卖到了175美金,成为了高端产品。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天下只有低端品位的人,没有低端产业。
新京报:如何留住这些企业?
曹德旺:过度的房地产投资导致银行的资金、劳工等资源都会流向房地产,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不再盲目搞房地产,大批的劳动力、资金就剩下来了。
还无法预估这次危机的最终影响,我们能够活下来是关键
新京报: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你最忧虑什么?
曹德旺:疫情之下,航班停飞、封国封城,全世界乱成了一锅粥——疫情完全打乱了全球的秩序。正因为全球供应链已经凌乱,疫情的破坏力才如此巨大。这一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远远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类比的,虽然还无法预估这次危机的最终影响,但这一次危机应该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经济受进口和出口影响很大,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非常严峻,一定要未雨绸缪。活下去是硬道理,我们首先要能够活下来,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再求下一步的发展,再求好、求精。
新京报:谢谢你接受新京报的采访。
曹德旺:我的这些意见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我不是为了我个人利益,全部都是为国家着想,我是替国家着急。
我今年已经74岁了,我不知道我说这些话、做这些事情是不是自作多情。但我对这个国家很有感情,我认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整个中国都应该倡导以国家利益为重。我们必须勒紧裤腰带,统一思想跟总书记走,渡过这次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