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买车除了价格,消费者最在乎的还是汽车安全。
车不是用来撞的,但谁也不希望发生意外的时候自己坐在一辆稀碎的车里。上周我们的大虎悠就针对一起恶性的追尾事故说出自己的看法,文末还有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先来看一下。
网友评论:日系车就是不安全
↓一上来免不了有不少人出来鄙视下日系车的安全性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不过也有出来替日系车说话的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也有其他观点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看了所有网友的留言总结一下:日系车还是处于“安全劣势”
日系VS德系
薄铁皮VS厚铁皮
读过评论,可以看到现在还有不少车主对于汽车安全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汽车铁皮的厚度上。铁皮厚,撞击变形少,汽车就越安全,反之汽车就不安全。很明显这些汽车安全概念很片面。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通常我们看新闻,大多数车祸现场都非常惨烈,因为这些车祸发生时无论是撞击速度、角度都远超实验室内的安全碰撞的测试标准。而这些在车祸中损毁的状态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汽车本身的真实安全程度,当然大家都喜欢先入为主,而其中日系车自然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东西”两种不同的安全理念
汽车不断发展,汽车安全技术自然也在不断向前。1959年,奔驰工程师巴恩伊最早把汽车吸能溃缩的理念用在了第三代奔驰S级上。德国人把严谨认真的性格融入了到了汽车设计理念中,他们觉得当一辆车汽车出厂后应该要无故障的跑遍欧洲。所以德国车底盘用料实足,整车刚性更高,在正面撞击和侧面撞击中,整车变形相对较小,对驾驶员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巴恩伊
而日系车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与车子优秀的性价比是分不开的。但这并不代表在安全性上打了折扣,日系车重量轻,刚性不高,发生撞击时“柔软”的车上会发生褶皱性变形,这可以起到吸能的效果,同样能确保驾驶者的安全。可见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汽车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车内乘员的安全。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一撞就烂”的丰田GOA车身就是典型的日系车代表,利用车身来吸收所有撞击力,只保证乘员舱部分结构不变形
对于汽车安全的错误理解有哪些?
关于汽车安全是一个大选题,我们只是简单说了说两种汽车安全设计的理念,我们不打算铺开讲,但却可以举几个对于汽车安全最常见的误解案例说一说。
汽车没有后防撞梁
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网友吐槽某某车型没有后防撞梁,他们觉得没有防撞梁的汽车就是不安全,甚至觉得是汽车厂商故意减配。而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合理的区分出这辆车需不需要防撞梁。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光秃秃的“屁股”
因为有一些车型从设计之初就是没有后防撞梁的,它们是通过车身结构设计,利用整个车身来吸收来自后方的撞击,所以说它是不安全或者是减配明显是错误的。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汽车在设计之初是有后防撞梁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却被省略了,那这自然影响汽车安全。
轻轻一碰引擎盖就变形
时常有一些追尾的事故,明明是速度不快的追尾,而且被追尾的车辆仅仅是后保险杠掉了一点油器,但追尾的汽车引擎盖已经严重弯着,直指上天。然后有人就把它们解读成铁皮太薄,安全性太差。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
其实,现代汽车的引擎机盖需要针对行人撞击后的保护,同时一整块的引擎盖在发生正面撞击之后必须要迅速弯曲,否则可能会对车内驾驶员产生威胁。所以引擎会在内侧设立一个诱导折断的凹槽,这样一旦发生撞击,就能确保机盖可以立即弯折。反而那些撞击后不会自然弯曲的引擎盖才是安全隐患。
只要“用料到位”
哪里的车都安全
那铁皮的厚薄真的会影响汽车安全吗?我的回答很简单:在严格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中,所有汽车只要车身结构合理,无论什么铁皮厚度都是安全的。但是到了马路上,各种变量因素太多,最后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每个汽车品牌都用自己的方法来满足汽车安全的硬性要求。有的走“经济化”路线,也有的用“堆料”来作为自己的卖点,但无论是哪种做法,在国内都是合理且合法的。但市面上的确有一些车型在被动安全上不达标,作为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
![自行车都“撞”不过的日系车,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把“命”交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