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问,为什么轱辘哥又把“日系车皮薄”这个老话题拉出来谈呢?相信在座各位看官都有自己的见解,“皮薄馅大有三脆,雅阁、天籁、凯美瑞”、“日系车铁皮薄、刚性材质少还省去防撞钢梁...”很多朋友都曾有过顾忌,买回来的日系车,会不会一撞就碎?
即便到了如今,网上流传着各种日系车与德系车、美系车甚至是单车相撞的画面,前者总是损伤最为惨重的一方。这就形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日系车不耐撞,尤其是老一辈的消费者,见惯了各类事故现场,对车身刚性相当有要求,致使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些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喜欢敲钣金、开关车门等等,目的就是看这辆车够不够“硬”。
面对如此儿戏的检验方式,大部分日系车都是躺着中枪的,毕竟在荷枪实弹的碰撞测试里,部分日系车的碰撞成绩甚至要比欧美车更加优秀。
美国IIHS碰撞测试中,日系SUV表现出色
由此可见,日系车“皮薄不安全”的说法并不成立,相反,凭借着车身钢板厚度、用料和车体架构的优势,日系车在综合性能上甚至要比欧美车更为完善。这点不仅体现在日系车“开不坏”的口碑上,还有在各种专业碰撞机构的碰撞验证底下...
“皮薄”与碰撞成绩无关?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代汽车的安全理念早已脱离“钢板越厚越安全”的年代。装配各种铝合金轻量化部件、全铝车身等等都是当今主流造车技术,而在面对撞击事故时,吸能才能减少传递到车舱里的冲击,最大程度上保护车内乘员。
当车辆受到猛烈撞击,最外层的表皮能够迅速把能力吸收并分散出去,加上钢架有良好的碰撞稳定性,即便车身被撞得稀巴烂,完好的车架还是能够保护车内乘客不受伤害,这就是日系车在碰撞测试取得高分的原因。
不过,虽说“皮薄”不会影响碰撞成绩,但在低车速碰撞时,别人的车可能只需喷漆修复,而“皮薄”的车可能就要拉去修理厂钣金了...
省去的后防撞钢梁咋解释?
很多人都知道,没有配后防撞钢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如今不仅是日系车,还有很多入门级的韩系车、德系车亦有此举。当得知自己买到的车没有配后防撞钢梁,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我是不是被减配了?”
其实在大多数追尾事故当中,后防撞钢梁都在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如果只是低速下的碰撞(车速低于50km/h),它只能充当保护车尾后围板、后纵梁的作用,在修车的时候能帮你的钱包“减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为“减压”而后期加装后防撞钢梁。
面对高速碰撞时,后防撞钢梁对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日本苛刻的汽车安全法规,致使大多数日系车都直接把后防撞钢梁省略掉,用车身纵梁、地板横梁和副车架来满足高速碰撞要求,也是较为合理的做法。
不过,从国内的市场出发,多数消费者会认为没有后防撞钢梁是减配行为,这也让如今很多日系车企把后防撞钢梁列为国产车型的标配,如本田的飞度、思域和CR-V,甚至在丰田致炫这种廉价小车上,我们都能看到一条“白长粗”的防撞梁。
轱辘哥说
如果购买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皮薄”显然不再是他们的考虑范围中,相反,实用可靠、省油等等,才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加上如今主动安全配置覆盖率越来越高,钢板越厚,带来的反而是车身更加笨重,油耗高等问题,你还想要这种车吗?
长按复制爱买车(aimaiche),My车轱辘(myautolive),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爱买车网站,了解更多新鲜有趣的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