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路由君 编辑 | 老司机
进入3月以来,疫情全球肆虐,各国股市暴跌,多少城市停摆,寰球同此凉热。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高度全球化的行业,汽车业的停摆究竟有多厉害?
数目字里有答案。截止目前,全球停工停产的汽车工厂已经超过100家。几大汽车产销大国普遍行情惨淡,度日如年。据测算,德国停工一天的损失是近2.6亿欧元,美国新车消费停摆一周,就会损失9.4万个工作岗位和73亿美元的整体收入;而全球第一大新车制造和消费市场中国,自1月疫情爆发以来的产销量损失,更是直接跌掉了一整个欧洲市场。
正可谓,庚子多难,望疫兴叹。难。难。难。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毕竟汽车是现代工业制造体系里的明珠,不仅担着各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景气指数,同样,还肩负着产业链上下成千上百万普罗大众的生计与生活。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又恰逢庚子变局和金融风暴,汽车企业和汽车人们何去何从?
真正是,歧路穷途,谁可与渡?苦。苦。苦。
1、业绩不好,通常拿人开刀。在见惯不怪的人事震荡老套路里,也有一些新逻辑、新机巧。譬如,开年以来一波造车新势力的离职潮,既是风险合理规避,也是良禽择木而栖。包括向东平、邓凌、陈曦、谷俊丽们的离开,既是“良禽”们的主动选择,也是“木头”(企业)本身暴露出更多问题的信号,当然也是小鹏、天际、合众这些曾经镁光灯下闪耀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蒙尘的星光。
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说,挥一挥衣袖,作别老东家,你莫回头。
2、资本寒冬,人人自危。现实很残酷,既然相互抱团取暖不靠谱,即将倒下的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又该如何过冬?
先是被曝欠薪、员工离职的前途,后有被传卖身,河南国投接手的绿驰,两位难兄难弟可以凑一副对联:有车、有牌、有工厂,前途依旧没钱可图;没车,没牌,没市场,绿驰仍然前路未卜。但凡走到这一步,恐怕都是情非得已。要么是技艺不精,有价无市,要么是卖不了艺,只好卖身,无以为继才走到这一步。
行业兼并潮在即,委身地方国资,也不失为自我救赎的一条出路?
3、车市嗷嗷待哺,各地的消费刺激政策,却不是搔首,就是在踟蹰。
如果说,杭州一次性新增2万个小客车指标,还算限购城市对刺激汽车消费、阶梯摇号者们的诚意。那么,北京闹出“新增10万购车指标”的乌龙事件,就是一个望而却步的笑话。同样有黑色幽默效果的还有长沙、南昌等地的购车现金补贴。
试问,一、二线城市居民都快要失业断薪、房贷断供,有多少人还有余力会买车?谁又在乎你地方政府补贴的一两千块钱现金?与其琢磨什么指定购买地产车型、当地上牌这些可笑的条款,地方财政还不如想想怎么筹钱给本地居民发钱抗疫,度过难关。
4、近两年来,腹背受敌的汽车行业,降薪、裁员已不是什么新闻。远有通用,近有比亚迪。本周,地产大鳄恒大也传出月度末位淘汰员工5%,新车产品延期到2021年推出的消息,给起步不久的恒大汽车业务蒙上一丝阴影。
如今各国疫情肆虐,全球经济衰退几成定局,按照此前恒大“买房送车”的业务逻辑,老百姓们捂紧钱包,百万元房子都买不起或者不买了,那十万元的汽车你也送不出去,汽车也就不用急着造了。
只是,关于变相裁员这事,对于一向喜欢大场面、大投资、大战略的恒大,可以送上两句“小”话——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车市下行,疫情当前,“黑公关”再起。网传的这份长城汽车这份内部文件写得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经过查证,这份文件应当属实,但文件中所列出的大部分文章链接已经“404”。
去年秋天,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之间也爆发过一场“黑公关”大战。在广州车展之前,双方高层会面,以一纸联合声明达成和解,并提出“明大义,行大道”,“以用户为核心,以品质赢市场,以口碑塑品牌”的理念。
言犹在耳,只不过时隔4个月,黑公关又起,着实让人无语。如今疫情已经缓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正在陆续出台,车企还是应该抓紧时机,把复工复产放在首位,谋划更好的销售策略,而不是放在邪门歪道上。正如长城汽车在应对措施中所说:“同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应同气连枝,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市场之中,共同引领中国汽车向上发展,不应‘窝里斗’。”
6、“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今天,要把作家方方的这句话,送给身边第一个因新冠肺炎不治离世的朋友,3月23日去世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挂职)、工会副主席、公关行政部部长兼党群工作部部长赵曜。
尽管只有一面之缘,彼此谈不上有多少交情,但还记得2018年见面时跟他请教“曜”字应该怎么念,神龙的下一步怎么办?公司处境不易,他肩上的公关工作料想也不简单。如今遽然离世,除了提醒我们悲剧和不幸远比想象当中近得多,他的另外一句话——“在行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寻求改变。神龙首先要活下来,再考虑如何变得更好。”——也足以照亮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和一期一会的可贵。
尾声:
庚子变局,2020多难。
在这个普遍找不着北的开头,人人都“太南了”。难怪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如果说困难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本周汽车行业的几则头条新闻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是:每个困难都不是在被动等待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激发人们的每一次行动和每一次探寻。
关于行动与坚持,两位先贤指出了两条明路。
—END—
ROAD
BOOK
为了人、车、生活的更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