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朋友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合动力系统,一种叫丰田混动,一种叫非丰田混动。
![]()
20世纪90年代,丰田基于精巧的行星齿轮结构,推出了可量产的功率分流式油电混动系统,从此开启了30年的“混动车看丰田”时代。丰田的混动技术通过极为精密复杂的结构和超级复杂的计算,让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在大多数时间同时驱动车辆,低速和加速过程由扭力更直接、更大的电动机来提供主要动力来源,而在巡航和高速行驶中,发动机则来提供平稳的动力输出。
一句话概括,就是丰田混动车型在享有常规动力车型平顺性的基础上,又提供了常规车型不可企及的燃油经济性。
![]()
市场只会用脚投票,搭载THS系统的普锐斯截止到2017年已经卖出了400万台,成为了迄今为止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型。而在丰田全新TNGA架构下诞生的新一代混动车型比如卡罗拉双擎、荣放双擎等,由于THS II的进一步优化,通过进气歧管优化设计、取消外挂传动皮带、齿比与齿轮结构优化等操作,实现了更高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更低的养护成本。
![]()
然而,这套世界上最先进的混动系统,最近却由于机油盖内侧局部乳化陷入了舆论漩涡。事情的原委我们不再过多赘述,这里想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丰田的混动技术不只走在了全球车企的研发前列,更有着庞大的量产数字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做支撑。从这个逻辑思考,有多年的市场口碑和成熟的制造技术背书,这次的事件几乎不可能是质量问题。
![]()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不只丰田的混动车型,很多其他车型在这个冬天都有不同情况的机油盖内侧局部变白的问题出现。因为这次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人的车子都放置了一两个月没有发动,导致机油盖处凝结了不少露水;再加上冬天气温较低,疫情期间出门多是短途用车场景,比如来回2-3公里到小区门口取个快递,使得发动机来不及靠热量蒸发机油盖内侧的露水,形成了白色乳化现象。
![]()
那为什么独有丰田的混动车型中招的案例较多呢?这是因为丰田混动技术为了降低排放并提升燃油经济性,运行逻辑更趋向于超短途和冷机工况,由于城市短途低速运行更多借助电动机,混动系统中的内燃机会出现更高频次的熄火冷机再启动等情况,所以自然会有一些机油盖边缘露水乳化。
![]()
对于这件事,朋友们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目前的机油技术在耐磨性和抗氧化性上有了很大提升,少量水珠杂质的混入并不会影响机油性能,同时丰田混动的双喷射技术也可以大幅降低液态燃油进入曲轴箱的情况。
其次,这次丰田的事件只是机油盖边缘乳化,并非机油乳化,机油尺没有出现乳化现象,所以与由质量缺陷导致的机油增多毫无关系。
只需跑个长途或者避免冬天低速短距行驶以及暖机不充分等现象,就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冬天开车时应该在启动后30秒至一分钟再上路,并且刚热车时千万不要高转速行驶,应保持在低车速,同时引擎转速不超过3000~3500转。
![]()
说白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是正确使用机油的最佳办法。这次的事情和丰田早前在北美因为制造失误导致发动机采用错误缸体而召回的事情毫无关系,原理也完全不同;也不是什么设计缺陷,只要养成良好用车习惯就好——毕竟多次低速短距行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油盖边缘乳化等问题,还有油耗高、缸体及燃油系统积碳、电瓶损伤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实在焦虑,还可以去4S店检查一下,不过倘若因为驾驶习惯问题放弃考虑可以省下不少油费、驾驶体验又十分出色的世界顶尖混动系统THS-II,就有些因小失大了。
![]()
回到开篇,在我看来丰田的混动系统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之前就凭借着众多专利让其他车企的混动技术迟迟无法超越,去年开放专利后更是引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正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建立行业标准的丰田系混动产品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从最早的卡罗拉双擎,再到如今的全新荣放双擎,我身边体验过的朋友无不竖大拇指称赞。在丰田系产品出色的行驶品质、燃油经济性以及低保养成本面前,养成良好驾驶习惯成为了解决当下问题最高效、也是最聪明的方案——毕竟科学开车,可不仅只是可以正确使用机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