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新闻会发现,国内疫情形势变得越来越明朗,甚至连重点地区新增病例也已经降至个位数,这对于国内积极抗疫的所有参与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这个节点往往更需要注意,一旦放松警惕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特别是现在国外正处于大爆发的趋势,甚至于NBA、意甲这一级别的体育赛事都已经全部停赛,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得不防。所以当下来说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依旧是必需品,在相关物资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很多车企都主动加入抗疫的一线工作当中。
其中我们国内的自主品牌更是在这一时刻挺身而出,比如前不久“人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五菱,也比如“日产500万只口罩”的比亚迪等等。平时这些品牌可能会是竞争对手,但在特殊时期,无一例外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万众一心,共同抗疫。
抗疫新身份
比亚迪宝龙工业园,原本是一个先进的现代化智造厂区,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但一个多月以前,这里却建起了一个与电子设备毫不相干的“特殊”口罩车间,工人轮班倒,机器24小时昼夜不停,以最大的能量去制造当下最为短缺的物资。
其实从1月底,比亚迪在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捐款捐物的同时就已经计划援产口罩、消毒凝胶为抗疫助力,并组建了研发团队,由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亲自带队。前期研发需要做的事情复杂而且繁琐,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支科研团队都需要整天泡在实验室的原因。
“急天下之所急,供天下之所需”,这句话听起来很提振气势,但实际做下去才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拿口罩的生产来说,其离不开产线和原材料,口罩产线还好解决,只需要提升原本车间的净化等级即可,但设备则要面临春节期间买不到的问题。这时比亚迪的“硬核”操作也出现了,依靠精密仪器制造的能力,自己做口罩机。
“比亚迪速度”
“不到两周,比亚迪完成了正常需要2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这背后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从召集3000多名工程师启动援产,到用3天时间画出了400多张设备图纸,7天时间完成了口罩机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万事开头难”这一关闯的不可谓不快。
有了机器算是迈过了第一关,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自向外界释放援产口罩的消息之后,订购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变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事实证明动力正是来自于这些压力,比亚迪工厂目前口罩正在以每天30万到50万片的速度增加,每天5-10台左右的新口罩机器能够实现量产,总产能已达到每天500万只,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量产口罩工厂。
后勤保障
毋庸置疑,每一位在疫情之中的“逆行者”都是最值得敬佩的。如果把抗击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称为“战士”的话,那诸如像比亚迪这样贡献自己力量的汽车品牌就是最有力的后勤保障。在特殊时期资源短缺的时候,快速转型去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品牌领域的压力,并且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又无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