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来人都知道1986年的北京是日本进口车的天下,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上图很能说明问题,照片中的十几辆轿车中只有一辆上海SH760A,一辆VOLVO 240GL以及一辆波兰FSO波罗乃兹,其余的都是丰田和日产,我识别出的日产公爵(Y30)有4辆,丰田皇冠有5辆,还有一辆丰田科罗娜(T150)。其它日本进口车中一辆三菱帕杰罗,一辆三菱ROSA和一辆三菱L300。而且,这些进口高级轿车中不少还是出租车(黄色的出租车顶灯)。当年,南朝鲜人来到北京后惊呼中国的出租车真是高级,但是以后的北京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
西单的科普画廊,位置在西单十字路口的东北角靠东的位置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给拆了,现在这个地方是北京文化广场的一部分。这个画廊往东走一百多米是338路公交车总站,当年我从西单回家时都要坐338路公交车,去车站时一定要经过这个科普画廊。1986年12月338路公交车取消了,它的停车场原址上建了现在的北京图书大厦。
![]()
动物园公交总站
![]()
那时天安门广场一带还没有地下通道,都是人行横道,过个马路要好几分钟,好在那时汽车数量还不算多。
![]()
![]()
![]()
当年北京百姓出行就是自行车和公交车,北京当年号称是自行车的首都。出租车是主要是涉外服务的,打一次出租车的钱相当于北京普通百姓几天的工资,真坐不起。1986年时自行车还是定量供应商品,凭票供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这个概念和今天北京摇号买车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是要控制路上的车辆数量,而1986年是自行车生产数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
![]()
文津街,这个地方变化不大,变化的只有路上的车和行人。
![]()
西四路口
![]()
这辆卡车是东德生产的IFA W50
![]()
景山公园大门,右侧露出个车头的是一辆日本进口的日野彩虹的客车,是接涉外旅游团的车。
![]()
![]()
那时北京的交通给我什么印象,最大的特点就是慢。尤其北京的京一BK540无轨电车车速非常慢,即使路况很好的时候也开不快,感觉最快也就20几公里的时速,没办法,动力太差了(81马力),BK 540单机车0-25公里/小时加速用时是5.5秒。同时期速度开的最快的公交车是已经用了三十多年的捷克斯洛伐制造的斯柯达706RO公交车(我经常坐5路和40路),司机开的也猛,路况好的时候伴随着发动机的咆哮和车身的抖动中可以飙到40、50公里的时速。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80年代末通车的,且80年代中国的纯自主国产车没几个最高车速能达到100公里时速,这时没多少国人体验过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感觉。
![]()
![]()
![]()
![]()
1986年的北京还有很多林荫道,人口不像今天这么多,外地人进京务工刚刚起步,总人口有1000万多点吧。同时,路上的车也不算多,1986年前我在北京从没碰到过塞车,交通堵塞和塞车是外国的事情。总的来说,三十四前年的北京总体上是个比较安静的城市。
![]()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新车被遗弃在车库中四十余年 里程表定格在37英里
1996年时 Subaru品牌的中文名并不是“斯巴鲁”
90年代老三样之一 随意聊聊富康ZX
一辆28岁的三手原装大发夏利还能值8万多块
帕萨特领驭 换标的斯柯达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