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官网发布通知明确:“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新申请产品准入的车型应在选装配置中增加 ETC 车载装置。”
这就意味着,7月1日起的不少新车,将会标配ETC系统。
标配ETC,从源头上增加安装率
要说2019年有什么关键词,ETC应该当仁不让。整个下半年,大家都通过银行、加油站、收费站等等途径得知了推广ETC的信息,甚至一时间大家的朋友圈微商们,都变成了ETC推广员。
然而,ETC的集中推广之后,也招致了很多吐槽。
整个下半年,很多网友说装了ETC还不如没装,人工车道少、走错出口等等,都是导致收费站拥堵的原因。
还有很多网友反应,ETC的收费规则让人看不懂了,甚至同样路段涨价了。感觉用了ETC之后,高速通行费变成了糊涂账。
这些,都是ETC集中推广阵痛期的表现。目前,相关部门也在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努力。大家都希望车辆都装上ETC、取消省界收费站之后,通行效率能够切实提高起来。
数据表明,截至12月月底,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97亿,而在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就超过了2.5亿辆,目前还有超过5千万的车主没有安装ETC。而中国是个汽车产销大国,2019年乘用车销量就超过了2千万台。此次工信部明确7月1日起新车选装件中必须增加ETC装置,更是从源头上增加ETC的装车量,届时用户买车之后只需要插卡即可使用,也免去了安装的麻烦。
相比ETC,我们更想要的标配是更高的安全配置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然而懂车的老司机经常吐槽,我国的汽车,安全配置是真低。这些安全配置和舒适性配置不同,不能自行加装,却能在关键时刻救命,或者减轻伤害。相比ETC,不少消费者更期待安全配置的标配程度更丰富些。
以公认最重要的主动安全配置——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VSC/DSC)为例,这项配置可以减少车辆在湿滑路面下的失控风险。早在2010年,美国就强制要求新车必须标配,而欧盟也要求从2014年11月开始就标配。
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是另一项可广泛减少城市低速碰撞事故的主动安全系统,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预测,AEB能够减少69%的未刹车追尾碰撞。因此,欧洲市场的新车早在2014年就已实现标配。
然而,这些主动安全配置都不是中国车型的标配。甚至,连最后一道防线的被动安全配置,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也令人堪忧。
安全气囊,目前在中国车型上也不是标配。不少经济型车只配置了前排两个安全气囊,而不少商用车、微型面包车,则干脆一个都不给。此前,宝骏510、本田思域等车型,纷纷在中保研侧面碰撞测试项目中折戟,没有标配配置侧面安全气囊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安全配置稀缺,老车主能怎么办?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销量的大头,还是30万元以内的,尤其集中在10-20万元的价格区间。在这一区间内,上述安全配置的普及率都很低。
那么,众多主被动安全配置缺失的老车主们,除了换车,能怎么办?
其实也有解。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安全配置,都比不上一个具有丰富安全意识的脑子好使。遵纪守法、文明驾驶,预防性驾驶,都是每个驾驶员的必修课。
除此之外,科学养护爱车,保持良好车况,也是降低事故率的措施之一。此前我们做过测试,以并不为大家广泛关注的刹车油为例,同一辆车测试60km/h刹停,未换刹车油之前要比更换后的制动距离,长了20.5%,也可以试想大家在高速上常常开到120%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所以,真老司机们,除了买车时关注新车的配置,后续的养护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