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史员”应该算是这个公众号中最公平的一个栏目,在这里我们除了可以去深挖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车,也可以为历史上对汽车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送上赞美。而这一次,我们的主角相对“普通”,或者可以说它就像是汽车圈里的一位资深蓝领,但它的确值得我们用些篇幅来详细了解一下它50多年的传奇经历。
![]()
![]()
1969年,早已摆脱战败国形象的日本迎来了属于自己国家发展的首个高潮。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加上国民财富的显著增长让日本人对于出行有了全新的强烈需求。除了逐渐普及的私家轿车,如何解决灵活、高效的小团体出行,又成为了各个日系汽车厂家必须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
丰田在这一年推出了一辆以DYNA轻型货车为基础打造的轻型客车,紧凑的车身和17人的标准承载对于当时的日本市场来说恰到好处,而其11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也满足了当时日渐普遍的高速公路的车速标准。虽然诞生之初的形象有点简陋,但估计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款最终被命名为Coaster(考斯特)的轻型客车会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广泛的轻型客车。考斯特的后续换代车型甚至在中国成为了一个标杆性质的理念,影响了中国的轻型客车产业。
![]()
![]()
在日本,丰田考斯特虽然也拥有不少竞争对手,但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它都能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为不同的出行目的提供宽敞、舒适和安全的出行条件。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考斯特小巴车队的存在完美弥补了大型公交车在狭窄拥挤的街道内无法正常通行的窘境,相对灵活的身躯让它们成为了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效率的核心力量。
![]()
![]()
而在非洲地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二手考斯特以可靠、结实、耐用的特点承载着巨大的人流量,与丰田越野车一起行驶在复杂路面,解决了那片仍旧在发展中的土地对于公共交通的巨大需求。
![]()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考斯特在国内的传奇经历。虽然它定位于多人乘坐的轻型客车,但自从进入中国开始,考斯特就成为了习惯于在出行途中办公、会见外宾的国家领导人的座驾。通过保存至今的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阅兵环节的视频,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的座驾正是一辆第一代的丰田考斯特。直到现在,深圳市还保留着一辆领导视察时乘坐过的白色第二代考斯特,以纪念他们对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
应该说除了那些经常被保卫人员围得水泄不通的黑色轿车,中国人对于国家领导人出行最为直观的印象就是悬挂着丰田标志的考斯特,这种印象很久都没有改变过。当然,国产之后的它失去了国人熟悉的“考斯特”的音译名字,但我们总会下意识地称它为考斯特,而不是丰田中国赋予它的新名字“柯斯达”。这款车的价值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显露无疑,所以国内大量的客车厂家也开始以测绘仿制的方式来打造属于自己的考斯特。自此开始,我国对于轻型客车的定义,几乎就是按照历代考斯特的演变发展而来。即便它们看起来也像模像样,不过真正体验过后才会感慨,它们距离丰田考斯特的水准还差得远。
![]()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倡导采购自主品牌的政策,伴随着丰田考斯特而成熟的国产轻客也逐渐走出模仿的影子,从造型内饰到动力总成不断进步,甚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和丰田考斯特一争高下了。但无论怎么变,似乎考斯特就是有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理直气壮。
![]()
对于很多80后甚至90后来说,小时候对父母单位班车的记忆,几乎都是从考斯特开始的。如果那个时候能够让父母抱着自己坐在司机旁的副驾驶位置,通过宽大的前挡风玻璃看着路上的车水马龙,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也可以说是一种期待的满足。
最后附送一辆“隐藏战车”——香港小巴考斯特 type R:
![]()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