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董梦帆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中的中国车市,再度传来了资本运作的新消息。这一次的主角,竟然又是吉利。
吉利欲以3亿美元入股蔚来——针对这一消息,吉利和蔚来双方均未正面回复,并皆表示,市场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
虽然双方都没有证实,但同样也没有予以否认。从媒体的角度看来,此事件依然有相当的可信度。毕竟,中国车市中被斥为“扯淡”,但最后却成为现实的事情已经不止一例。
更何况,这一消息还与此前的传闻互相印证。春节前的1月16日,同样是由媒体先爆料:广汽集团正在筹资,计划入股蔚来汽车,投资规模涉及10亿美元。除广汽外,吉利和一汽也是蔚来的潜在投资者。然而,广汽集团随后发文澄清此事,只提到关于投资计划仅处于早期阶段,并未形成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
2019年的最后一天,蔚来汽车遭到曾是第三大股东的高瓴资本清仓。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中披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高瓴资本于2015年领投了蔚来1亿美元的A轮融资,在C轮和C+轮中持续投资,在蔚来2018年9月纳斯达克IPO时,持股比例高达7.5%。
2月6日,蔚来汽车宣布了一笔1亿美元的融资,分别发行价值为7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的两笔可转换债券;2月14日,蔚来汽车又与两家投资基金签订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协议显示,蔚来汽车将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购买方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1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预计2月19日前完成。
造车新势力缺钱,蔚来尤其缺。一方面,蔚来正在尝试推出多款新车,无论是制造还是市场营销,都亟需资金;另一方面,蔚来力推的换电模式,也是一个销金巨坑;更紧迫的是,随着中国车市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新能源政策的快速退坡,乃至新冠疫情对汽车销售的巨大冲击,都让蔚来陷入严重的钱荒。
数据显示,蔚来汽车从2016年到2018年的年度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50.21亿元、96.38亿元。2019年,其亏损也并没有止步的迹象。面对即将国产的特斯拉,且不说继续占据国内造车新势力领军地位,蔚来要活下去,也必须解决现金流的问题。
当吉利在这个时候来敲门,蔚来断没有拒绝的理由。
今年1月传出收购消息的时候,据称“至少有一家竞价者希望李斌退出蔚来”。但从最新的消息来看,吉利或许并没有彻底控制蔚来的打算——截至2月19日,蔚来市值约40亿美元。以此估算,吉利的3亿美元只能购得蔚来约一成的股份。相较之下,持股蔚来14.4%的李斌,依然是最大股东,而且,李斌的投票权达到了48%。作为蔚来的“亲爹”,李斌显然不会将蔚来这个掌上明珠拱手让人。
吉利在春节前刚刚与阿斯顿·马丁这个投资目标擦肩而过。面对蔚来,吉利肯定是有想法的。
在日内瓦车展前夕,当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塞缪尔森被问到,李书福是否计划打造中国版的大众汽车?他的回答是:“不,我认为他有更大的野心。”
对于一个有着超越大众野心的吉利来说,旗下仅仅有沃尔沃、路特斯、领克显然是不够的。面对电动化的趋势,尽管这几个品牌都有所部署,但目前来说没有一个是特斯拉的对手;极星的定位又太高,要自降姿态与特斯拉对打也并不现实。
放眼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够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唯有蔚来。无论是产品、营销还是车主的运营,蔚来都是造车新势力团体中的标杆。ES8、ES6已经将中国新能源品牌一举带入到中高端阵营,EP9和Formula E领域更是赢得了全球范围的知名度——无论最终以什么形式入股蔚来,吉利都能够借此在高端电动车领域谋得一席之地。吉利并不一定瞧得上蔚来的那点销量,但蔚来已经成功打造出的品牌力,显然是市场上少有的“尖货”。
3亿美元,相较于投资沃尔沃和戴姆勒时的挥金如土,只是一笔小钱,对于吉利来说,这是一笔四两拨千斤的好买卖。成功入股蔚来,吉利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头位置将进一步巩固,吉利的全球版图也更加清晰。
而对于蔚来来说,加入吉利的朋友圈。也不仅仅是获得一笔投资那么简单。
根据目前坊间流传的消息,吉利很可能在未来成为蔚来的代工方。目前,蔚来需要支付江淮一笔不低的代工费用,而改由吉利代工之后,蔚来能够借助吉利的体系力优势,在供应链层面大幅降低成本,同时在生产上有更足的底气。
由此看来,吉利与蔚来的牵手,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唯一的受伤者,或许只有江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