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想到,连着喊了两年的车市寒冬,在2020年这个冬天才真正地显现。
2月13日,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1月乘用车产销数据,下降不是疑问,只是下降的幅度还是超过了不少人的预期。
2020年1月,狭义乘用车(轿车+SUV+MPV)零售销量达169.9万辆,同比下降21.5%。其中轿车销售81.8万辆,同比下降23.7%,环比下降19.7%;SUV销售78.0万辆,同比降17.1%,环比降21.6%;MPV销售10.1万辆,同比下降33.1%,环比下滑23.4%。
![]()
1月本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销量淡月,原因包括很多车企为了上一年底冲成绩提前透支了一月的销量、春节的到来导致有效销售时间仅20天,再加上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雪上加霜的形势下超过20%的下跌在所难免。
唇亡齿寒,新能源车市场的形势更加严峻。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4.5万辆,同比下降51.3%,环比2019年12月下降67%。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1.0万台,同比下降38%;纯电动的批发销量3.5万台,同比下降52%。
![]()
但短期来看,1月份很大概率并不是今年销量的谷底。
受到疫情影响,大部分车企宣布延迟复工,尤其是湖北地区的车企生产恢复速度会更缓慢。去年湖北省汽车产量为224万辆,占全国生产总量的8.8%。再加上供应链产能恢复及物流运输等周边影响,生产端的产能抑制会十分明显。
也许值得欣慰的是,2月份的消费端需求也将十分低迷,倒是少了些许产能过剩的烦恼。乘乘会预计2月份汽车销量将进一步下滑30%以上;如果4月疫情平稳下降,对全国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影响约110万台;零售销量损失约100万台。
![]()
疫情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还不止局限在产销量的严重下滑。上半年的诸多重要赛事活动,也都不得不被迫延期或取消。
先是在上周Formula E(电动方程式)宣布取消原定于3月2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赛事。去年是三亚站首次加入FE比赛,也是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今年由于赛道过于狭窄无法满足24辆赛车同时比赛等其他原因,原本的香港站并不在14站的名单之列,再加上此次三亚站的取消,中国与今年的FE彻底无缘了。
![]()
除了电动式方程以外,原定于4月17-19日登陆上海的F1中国大奖赛也宣布了延期举办,F1与FIA各方将共同评估研究大奖赛在今年晚些时候替代日期的可行性。
![]()
今年是F1 70周年,倘若比赛正常进行,想必会有堪比去年上海1000站赛事的诸多精彩活动,只不过考虑到本就紧凑的赛事安排表,不知中国的F1迷们还能否如愿相聚上海共同参与到这场颇具纪念意义的赛事狂欢当中。
第三个受到影响的国际级活动,就是北京车展了。17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原定4月举行的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受疫情影响将延期举办,延期调整后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
2018年的北京车展,共吸引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参展商。展会共展示车辆1022辆、全球首发车105辆、概念车64辆、新能源车174辆,新老两个展区共吸引观众82万人次。如此大型的展会在开展两个月前宣布延期举办,无疑将打乱很多车企的新车上市和战略规划节奏,影响不可谓不大。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了比所有人想象中都更冷的寒冬。经历这场严酷的洗牌,太多抱有侥幸心理混市场的人会被淘汰出局,所有人也都明白了寒冬会毫无征兆地来临,亦或者日后所处的每一天,都会是比前一天更冷峭的寒冬。
这不乏是一件逼着行业进步的好事。
汽车行业也不再是朝阳产业,能在上下游链条中赚到大钱是天方夜谭,足够养家糊口也许就是常态。唯有放平心态,裹严自己,做个极少数不被冻死的坚持者,就是另一种无奈悲情却也别无选择的胜利方式了。
回到文章的标题,一定会有更冷的寒冬,也一定有耐得住严寒、被自然选择留下的更强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