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肆虐,全球汽车产业链也正遭受蝴蝶效应带来的后续影响,供应链的被迫中断等都成为摆在它们面前的现实困难。
近期,浙江湖州一家专为上汽通用等10多家国内外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支架类等零部件的汇大机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就因疫情停工,无法按时履行早前与标致集团签订的"每周向法国标致集团非洲工厂交付10000套转向机壳体"合同,需面临24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罚款以及导致客户生产线停产而造成的约30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
尽管汇大机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在停工后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州市委员会紧急求助,申请领取了"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身损失,但其对车企整个生产链造成的影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当然,这并非是个例。就拿此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来说,其作为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2019年全省累积生产汽车224万台,占全国总量的8.8%;这一系列庞大的生产数额也造就了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驻扎于此,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全国的比重为13%,多达近1.2万家;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全国比重约10%,也有近两千家。而由于这些企业并非属于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通知,均不得早于2月20日24时前复工;加之湖北省以外的零部件企业的延工延产,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了国内外车企的车型研发进度及产能跟进,甚至还会造成部分车企关闭工厂,停产待命。
据了解,韩国现代汽车就是首家由于零部件商供应被打断而暂停生产的境外全球汽车制造商,早在2月初就先后叫停蔚山和牙山工厂生产,全州工厂也停止了卡车的生产,仅运转巴士生产线,而在其发布的停工声明里现代也表示:“韩国工厂将根据零件供应状况灵活运行。”除此之外,日产汽车早前也发声明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以从中国采购零部件,公司位于日本福冈县的工厂将于2月14日起停产。而在2月6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欧洲一家装配工厂发出“停产预警”,表示如果零部件生产和运输中断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该工厂的生产可能在2月底或3月初面临危机,被迫停产。而从这些海外车企的停产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不仅是汽车产销大国,同时也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大国,其在全球化工业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无疑也是巨大的。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链条式产销行业,因零部件供应缺失所带来的前端生产及研发的受损,必然也会造成终端市场的艰难。尤其是对于某些待交付的新车型来说,自身产能本就还处于爬坡阶段,零部件供应的缺失无疑会使其产能再度滞后。
尽管当前国内已有多家车企也开始加强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帮扶"工作。如广汽集团已加强了与零部件供应商及经销商的紧密沟通协同,通过优化零部件供应体系,争取零部件尽快恢复正常供应;而诸多海外车企也开始寻求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零部件工厂的供应,以抵抗短期生产困难。但基于当下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车企复工复产效率的降低来看,整个汽车产能依旧“不容乐观”,根据早前IHS Markit的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量降幅将达到10%。可见,仅是疫情造成的零部件企业停工,就能对整个汽车行业带来“蝴蝶效应”,让整个产业链都面临巨大的考验。
中国一个喷嚏,世界为之紧张。单从当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对全球车企的影响来看,这句话并不夸张。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这项数据既奠定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为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布局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对于未来如何避免如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困境,将是它们后续需要考量并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