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本微信公众号主要说老车的,但是也喜欢写写老编年轻时的一些经历,比如电视机。上图拍摄于1976年,上海一个百货商场的电视橱窗,电视的尺寸分别为9寸,12寸和14寸,似乎都是黑白电视机,那时国产的9寸电视很特别,全部都是收音机和电视一体机。我家在1975年买了上海产的飞跃牌9寸电视,一台这样的电视3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那时电视在大城市的普及率不到1%。
![]()
我家第一台电视就是这个型号,上海产的飞跃牌9英寸电视收音机一体机
所以,如果邻居家知道谁家有电视可是不得了的事情,那他家晚上就成茶话会了。比如我家的一个邻居,娄XX,1976年他买了一台苏联产的12寸黑白电视,然后开始炫耀,结果家里会有超过十个邻居挤进去,看着他的小电视,这是什么观看效果?
其实吧,在70年代中期的北京,绝大部分有电视的家庭基本都不声张(比如我家),平时都用块布盖着,邻居来了也发现不了,中午放学回家后我打开收音机听小说《东方》,晚上一家人围着电视机前看新闻或电影。记得很清楚,1975年10月10日星期五我家买电视机的第一天,2频道放的电影是于洋主演的电影《第二个春天》。1977年时用这个电视机看了电影《南海风云》,主演是小鲜肉唐国强。
![]()
现在的电视质量都非常好,电视机买了后很少有出故障的,同时,电视信号也很稳定。但是在四十多年前的70年代北京就算了,我和父亲经常要调电视机上的那个电线,要不图像各种跳跳,要么就是雪花满天飞。产品质量吗,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那几台电视机(两个是黑白电子管电视机,一台是彩色电视机)隔三差五地出故障。我家那台9寸飞跃电视还算争气,用了4年半除了显像管开始有老化迹象外,其它的都还好,1975年花300块钱买的,1980年200块出手的。
![]()
关于电视节目,内容之少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70年代中期时在北京能看到两个台的节目,1台(2频道)和2台(8频道),当时是《北京电视台》,记得是在70年到末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台俗称为“黑白台”,2台的俗称为“彩色台”,为什么这么叫原因很简单,1台的电视节目信号是黑白制式的,什么时候升级成彩色制式的还真不太清楚,因为1980年3月前家里的小电视是黑白的,播什么信号我看到的都是黑白的。
![]()
除了可以看的频道少外,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时间也很短。比如1台每天播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新闻,接下来的是新闻宣传片,内容无非就是祖国形势一片大好或资本主义国家在垂死边缘挣扎即将崩溃那套东西,最后一个压轴的就是播放一部电影或样板戏。从晚上7点开始播新闻,到晚上9点半一天的内容就播完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曾经的大众旗舰 老桑塔纳
GAZ M72 俄罗斯人认为的世界第一台SUV
三十年前在中国的三菱Galant轿车
1960版1元人民币中女拖拉机手当年驾驶什么型号的拖拉机
简单聊聊上世纪90年代的天津黄大发微面
曾经的都市高尔夫 挂大众标的西班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