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80、70后甚至60、50后的脑海里,菲亚特126P绝对算得上是中国车界的一段传奇历史。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从波兰进口该车,它也算是最早进入中国百姓家庭的轿车。当时9000多元人民币的售价,也让不少有经济实力的国人迈入了我国尚未成熟的汽车社会。
菲亚特126P的前世今生
菲亚特126P的原型车是菲亚特126,采用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设计,其作为经典的菲亚特500的后续车型于1972年推出。凭借着经济实用、燃油消耗量少等特点,菲亚特126系列在世界范围内还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名气虽不如老菲亚特500那般具有传奇色彩,但其为家用轿车的广泛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73年,波兰引进意大利菲亚特公司FIAT 126型微型轿车技术及许可证开始生产菲亚特126P,126后面的P代表其产地波兰(Poland),126P与原型车最大的不同在于,为了获得更好的通过性,126P提高了底盘高度,转向灯罩颜色变为橘红色,后进气格栅的造型也和原来略有不同。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易货贸易方式从波兰进口菲亚特126P,首批进口据说是为了易货一批机床零部件。菲亚特126P(俗称“小土豆”)成为“万元户”们的首选,菲亚特126P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款平民化的轿车,是当今中国私家车的雏形,对于今天的家轿市场有着划时代启蒙意义。
2019 Essen Motor Show 上最帅的菲亚特126P
德国埃森国际改装车展览会(Essen Motor Show)是全球展览巨头埃森公司主办的国际专业改装车展览会,世界三大改装车展之一。该展每年一届,而且仅对专业观众开放。能在该展会亮相的改装车,都是改装界里的精品。
这辆改装的菲亚特126P成功的吸引到了我,它是一辆非常可爱的微型车,而且在可爱中又透露着一丝帅气。车主为它特意选择了黄色车漆,而且在车漆中混杂了少许的灰色,让车漆颜色不会过黄,远处看更有复古的感觉。车主并没有对外观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但是细节之处都采用了碳纤维的装饰。包括:车顶、灯罩、后视镜、尾翼、门把手、加油口盖、发动机盖把手,几乎车身所有的配件都采用了碳纤维的材质。
在有限的空间内,车主塞下了菲亚特126P能用的最大的“鞋子”。为了让13英寸的Image Billet 60轮圈更好地安放在车辆上,车主对轮眉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同时前后轮也进行了角度调整。银色的轮圈搭配黄色的车身,让这辆菲亚特126P更有年代的气息。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这辆菲亚特126P的内饰:整个下部仪表板都是由碳纤维制成,包括方向盘、仪表盘、所有按钮也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碳纤维的数量,还有质量:无论是一个按钮还是一整块饰板,碳纤维编织都不会出现重大瑕疵或不规则现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碳纤维装饰全部都是车主手工制作完成的。
菲亚特126P为战后欧洲普及家庭用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中国也曾经拥有短暂的春天。在北京它被称作“小土豆”,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情怀。可惜在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下,菲亚特126P也不得不面临停产和无法上路的现状。车主将这台菲亚特126P完美复活,可以让我们时隔多年后还能看到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我想这就是玩老车的魅力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