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鲜花绽放于凛冽寒冬之中,更鲜艳。新的一年,中国汽车要万众一心加油干,方能彰显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作者 | 尚 武
责编 | 李晓瑞
2019年最后一个月,振奋亿万国人的重要成果,捷报频传,为成立70周年的新中国划上圆满的句号。这一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实体制造业与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着中国在风雪中不断前行。
过去70年,核武器、火箭、卫星、航空母舰、高铁、桥梁、汽车……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勤劳、勇敢、智慧的炎黄子孙双手中,接连实现。
2019年,中国汽车遭受着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整体销量出现下滑,不少曾被黄牌警告的企业,在刚刚到来的凛冬,有了被红牌淘汰的风险。随着一汽夏利改革重组,这个在华夏大地叱咤一时、让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这个汽车品牌虽有不甘,却不得不说一声:再见!上汽与广汽两大国有汽车“巨无霸”的合作,更是让人感到,来自海洋的风暴正在酝酿。
合资股比的“紧箍咒”被破除,令本就具有侵略性的西方外资汽车公司蠢蠢欲动,宝马之后,戴姆勒、大众汽车等都在伺机提升股权;“中国速度”建成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更是让中国民族品牌人士感叹,这家美国电动车公司得到的“超国民待遇”……
李书福这样讲是有道理的。2015年,吉利汽车推出转型升级后首款战略级车型博瑞,该车拉开了吉利汽车,乃至中国汽车品牌在新时期战略反攻的序幕;到2016年,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问世,让中国人首尝夺得世界汽车冠军的自豪;再到2019广州车展向未来科技致敬的icon。
5年时间,以博瑞为开端,吉利汽车新车型如博越、帝豪GL、缤越、星越、嘉际等纷至沓来,体量从50万跨越到150万量级,朝着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企业迈进了一大步。
以梦为马,方能不负韶华。不管是李书福“让吉利跑遍全世界”的诚挚愿望,还是魏建军“终结外资品牌暴利时代”的豪言壮语,亦或是王传福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的梦想,中国汽车人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为国家争一口气——中国汽车,不用仰望别处,自己亦是英雄。
过去一年,俄罗斯的图拉,长城汽车建设的中国海外首个拥有四大工艺的现代化汽车工厂傲然挺立,标志中国汽车走出去进入新阶段;吉利入股的宝腾销量突破10万辆,时隔3年重返马来西亚市场亚军位置;上汽乘用车名爵品牌在日系品牌“后花园”——泰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广汽传祺则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开疆拓土……“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汽车不断实现产品和技术输出,成为高铁、基建之外,经贸交流重要载体。
自2015年上市以来,吉利博瑞累计销量已逼近20万辆。这背后,是吉利眼界与格局的不断提升。也恰恰是博瑞的问世,让外资品牌终于意识到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2020年,与我们挥别的汽车企业和品牌,可能会更多,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惋惜,依然滚滚向前,因为总会有优秀的弄潮儿,引领中国汽车走向远方。
2020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之年,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外部变革力量进一步席卷汽车产业;跨国汽车巨头则更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在低端品牌、新能源、股比放开后冲击中国本土企业,与政策不确定性一道,从内部考验中国汽车的硬核实力。
就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兼总裁安聪慧所言,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即将到来,届时50%以上的汽车企业会遭遇发展生存问题。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则表示,中国汽车恢复到一定水平,可能还需要3~4年。
汽车K线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规模效应、优胜劣汰、核心技术才是产业竞争的根本。不容忽视的是,具备战略定力的中国力量依然坚挺,激流之中才能看出谁在勇进,中国汽车就像其他中国制造不断突破自我,依然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强大自己才是最好的保障。
正如博瑞的横空出世,打破中国品牌不能造好B级车的魔咒,扭转中国人对中国汽车固有的偏见,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2020年更加开放包容、协同合作的中国汽车,会在向上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自信。
思考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