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汽曾经收购LDV公司旗下的MAXUS品牌,但为了抬高自身的品味直接将大通改为MAXUS(中文名为迈克萨斯),多少有点“碰瓷”雷克萨斯的意味。或许在官方看来,仿佛只有带点“洋味”才能彰显出高端,但在世人眼里剩下的只有低级趣味。
从理论上讲应该尊称为MAXUS D60,但为了看着通俗易懂,请原谅直呼大通D60。作为旗下的第二款SUV,被赋予了犀利的颜值、科技化的座舱及定制化的服务,而无论是4米7有余的车身还是9.38万的起售价,都被不俗的性价比所牵动。
![]()
然而,自上市的第1个月起卖了1287台最高峰,随后呈现出持续下滑的状态,截止11月份销量也仅卖了809台。这对于充满劲品力的新车来说,还没有大展身手就要宣布夭折?内心里是崩溃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可怜之车,必有可悲之处”,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上汽MAXUS的前行呢?
![]()
首先来说说最直接的痛点,大通D60在动力系统上选择1.3T+6MT和1.5T+干式双离合的组合搭配。其中1.3T最大163马力,1.5T最大169马力,这对于一辆中型SUV来说显然是“小马拉大车”的既视感。
值得在意的是,1.3T发动机选用的是通用的三缸机,试用在通用系列的诸多车型上(例如别克英朗),且不说拥有先天性的“抖动”隐患,而且从其他车型反馈信息来看,1.3T发动机故障并不在少数。
另外,上汽和通用联合开发的双离合变速箱在被饱受诟病之后,又坚持使用在了大通系列之上。而有关变速箱顿挫、抖动、异响等大面积迸发的症状都迫使雪佛兰、别克及荣威等品牌都使用AT取而代之,显然放到大通D60这儿还不知道悔改!
![]()
当然,你看似大通D60性价比颇高,但9.38~10.28万也只能买到1.3T+6MT动力组合系列,而1.5T+双离合要10.98万起售。这个价位且不说可以买到主流的哈佛H6、长安CS75 PLUS等车型,而且就算同级对比长安欧尚X7、捷途X70等在配置上也落了下风。整体来说,新车的定位可谓性价比平平!
![]()
其次要讲的就是较为隐晦的商用属性,本身以生产面包车、厢货车等为主需求,但经过尝试性的乘用车转型后难免会在技术上或平台上存在落后的水平。当然,个人也承认这种劣势尽量以低售价来弥补,但品牌价值的缺失是无法拿金钱衡量的。显然,这一点在捷途品牌上就做的聪明,明明隶属于商用车开瑞的体系却死活不承认!
![]()
做“面包”的终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但倾力打造的C2B定制化模式却吸引了一大波眼球。援引媒体宣传,斥资7000多万打造全网运营平台,拥有650万有余的粉丝量,可以实现10616种定制方案。
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且人性化的需求,但从宣传、运营、定制及排产等流程下大大增加了冗长的工作量。且不说厂家费心费力,而且消费者还要排队候车,多少有点适得其反的作用。
![]()
最后再提一下质量把控,个人曾经说过过高性价比之下必然是利润成本的压榨,尤其是针对商转乘的二三线品牌。生产流程不到位是一方面(技术落后),而且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输出,在做工用料上必然也会有所敷衍。
![]()
![]()
看似大通D60没有太多的故障投诉,其多半源自销量基数小且上市时间短。但反观热销车型G50、G10拥有转向柱异响、刹车盘不保修、刹车失灵、高速跑偏、车身漏水、方向盘抖动异响、发动机拉缸、减震器异响、轮胎鼓包、玻璃爆裂、故障灯常亮等等诸多故障。至于上市已久的D90,ABS故障灯常亮、发动机抖动、车门生锈、储电量不足、中控死机、无法提速、机油增多等已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辆车在投诉内容中一口气列出了10个毛病!
![]()
需要注意的是,上汽大通本身就属于小品牌的范畴,在建店数量上难免有所稀缺。这就容易导致在售后保养和维修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也是网络端销售无法弥补的劣势!
写在最后:
沿用上汽通用的技术并不算是什么坏事,只是不合时宜的选择人们痛斥的三缸机和饱受诟病的双离合有点说不过去。看似别克英朗月月拥有破万的销量,但是建立在较高的品牌价值和优惠政策之下,这对于大通D60来说能依靠啥?不仅背负商用车的身份,而且具备故障迸发的隐患和成绩平平的性价比,叫好不叫座是有原因的!由此难逃被遗忘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