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更进一步。
或许正是这种警觉性的思维模式制约着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如何提升智能安全性,实现生产力的真正飞跃才是人类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毕竟像美剧《西部世界》智能人造反的情节很难于现实中发生。
美国当地时间3月22日,亚利桑那州警发布消息,一名女子周日深夜在亚利桑那州坦贝市(Tempe)穿过马路时,被一辆正在路测的Uber自动驾驶车以时速65公里的速度撞上,最终不治身亡。
而坐在驾驶座上的测试安全员并没有密切关注着道路状况。在事发前15秒左右的时间,安全员大部分时间低头注视着方向盘的右下区域,时不时望向窗外。当车辆撞上行人之后,安全员才发现状况,但为时已晚。
Uber自动驾驶的这起致命事故让舆论对智能驾驶的可靠性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当然这起事故已经不是由自动驾驶引发的第一起致命事故了。在自动驾驶领域颇有话语权的特斯拉的autopilot也在近日引发业内对自动驾驶的恐慌。
2018年3月23日一名驾驶着特斯拉ModelX司机,在加州一条高速公路行驶,撞上混凝土隔离带。车前部损毁严重并起火,引发后方两辆车相继追尾,驾车人在医院伤重不治。这起也并不是特斯拉汽车在自动辅助驾驶状态下发生的第一起车祸了。
曾经两则自动驾驶致死案更是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其中一则就发生在中国的河北省,2016年1月,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一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斯拉撞击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车主不幸身亡。2016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开着自动驾驶模式行驶的ModelS,全速撞到一辆正在垂直横穿高速的白色拖挂卡车,车主死亡。
与自动驾驶有着智能共通性的奔驰定速巡航失灵事件也在前几日也上了头条,相关车主表示自己的车辆定速巡航无法关闭,以至于被迫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连续驾驶。无论车主的口供真实与否。
接踵而来的智能事故时刻警醒着大众,智能驾驶究竟还能走多远?
智能驾驶:一场艰难的汽车革命
上述的事故未免与智能驾驶的初衷相悖,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初是为了解决劳动人民的双手,重复性的劳动将由智能机器代替,而人类的大脑将从事管理或者更高一级的工作。智能驾驶正是为了解放驾驶者的双手而生。但解放了双手却酿成了悲剧,岂不是损本逐末?
最先进行智能驾驶研究的以国际互联网公司谷歌为主,2011年10月,谷歌在内华达州和加州的莫哈韦沙漠作为试验场对汽车进行测试。同年,美国内华达立法机关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这也是美国首个类似法律。该法律并已经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谷歌旗下的Waymo也宣布了时候宣布其已经在亚利桑那州运营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汽车,为指定的客户提供乘车服务。通用汽车公司曾宣布将在明年上线由其Cruise部门研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
从2016年开始,全球智能驾驶汽车的研发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潮,无论是汽车或是互联网巨头都对此进行大力投入,或是抱团合作抢滩市场。2016年年初,由NuTonomy开发的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新加坡上路。随后Uber也紧跟其后,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匹兹堡上路。此后,不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科技巨头都在加大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布局。
2017年,宝马集团、英特尔以及以色列知名IT企业Mobileye宣布,约40辆宝马无人驾驶汽车开始路测,这些BMW7系列汽车将采用英特尔和Mobileye技术,从美国和欧洲开始全球“路测之旅”。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波助澜,有着科技背景的电动车特斯拉提前让客户体验了autopilot。
而Uber作为一个国际网约车公司,面对大规模投向市场的汽车,计划将旗下网约车辆全部实现自动驾驶,将会省下巨大的人力成本,所以在智能驾驶方面,Uber自然显得相当积极。
但早在2017年年初的时候,Uber就被曝出智能驾驶车的发展结果并不理想,在加州旧金山、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以及亚利桑那州获取的路测报告来看,Uber自驾车需要车上的司机频繁帮忙,处理包括急刹车、闯红灯,甚至是将车辆控制权归还给司机等紧急情况。最严重的情况下,Uber自驾车平均下来自主行驶约1公里就需要一次人工干预,每行驶约3.2公里就会出现急刹车等不稳定的表现。路测受挫,离大规模投放市场就更远了。
自动驾驶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涉及的技术很多,谷歌从2009年开始做自动驾驶,到目前已经超过八个年头了,但是谷歌的这8年技术积累仍然无法让智能驾驶安全落地。
虽说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但是离人类毫无顾虑的享受人工智能成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Uber事件仅是一堂安全课
自Uber事件一出,美国政府就如同惊弓之鸟一样立刻叫停了Uber的智能驾驶。本周一亚利桑那州政府宣布永久禁止Uber在该州范围内进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无人驾驶货车部门联合创始人LiorRon也宣布离职,包括通用汽车公司、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叫车服务提供商Lyft和福特汽车公司等都很有可能面临着被叫停的风险。
同样在美国进行智能驾驶路试的日本车企丰田也宣布将暂时停止测试。
丰田官方在推出的声明里表示,“发生在亚利桑那州的事故可能会对我们的测试人员产生情感上的影响。而这个短暂的休整期可以给他们时间做调整,并理解他们的工作所存在的内在风险。”
Uber自动驾驶撞人致死事件引来的政府注意力势必会让美国的智能驾驶发展受到阶段性的阻碍。
但是据了解,丰田与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入。一周前,丰田执行副总裁友山茂树、硅谷汽车制造商人工智能开发基地负责人GillPratt,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Uber研发中心会见了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沙西。双方的合作主要领域为网约车和智能驾驶。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丰田丝毫没有要因此终止与Uber合作的态势。
另外还有一批主流车企也相当乐观。
大众集团CEO穆勒表示,“即便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们也不会脱离原先制定好的长期战略”。同时穆伦还呼吁消费者们不要妄下结论,而应该等待事故调查结果,“有迹象表明,这起事故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大众集团丝毫没有受到Uber悲剧的影响。
PSA集团发言人也表示,“Uber的事故不会影响集团目前的自动驾驶测试,当然安全始终是集团的首要任务。”PSA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法国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去年他们开始启用“非专业”驾驶员进行路试,同时车上也配有工程师,在有需要时随时可以介入,以保证研发初期路试的基本安全。
Uber事件给行业的上了一堂重要的安全课,但其影响力并不足以“击垮”整个智能驾驶行业。尤其大部分主流车企的表现,智能驾驶研究任重道远。
智能驾驶安全性超人工驾驶
Uber事件之所以发酵其实是一场关于“以人为本”的讨论,舆论扩大化了其带来的伤害,却很少有人看到,智能辅助、智能驾驶在事故上的降低。
国内的智能驾驶就显得要乐观许多,尤其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却在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开放路测的脚步。
长安率先推出了IACC自动驾驶L2级别,并将其搭载于量产车长安CS55上,前不久已经上市。
百度的智能驾驶在3年前就已经颇见成果了。但是大家印象更加深刻的是,2017年7月百度Al开发者大会上,自动驾驶汽车在五环上吃到的第一张罚单就是百度的。
26日,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自动驾驶一定是更安全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现在每天发生那么多汽车事故,但没人报道,Uber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一个人,就全世界都知道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些。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发展,无人车会在3-5年内进入开放道路行驶。”
其实从李彦宏这番话中能感受到他对舆论的夸张性的不满。但换个角度思考,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智能驾驶存在必要性,全球每年由交通事故引起的致命事故高达百万,但是在智能驾驶的帮助下,这个数字是否就能得到下降?
美国IHS汽车信息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杰里米·卡尔森自动化汽车可以为美国节省数千亿美元的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堵成本以及运输过程中以人力提高生产力的成本。但它也可能使客运和货运过程涉及的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如果自动化汽车足够可靠,总有一天政府或将禁止人类驾驶员驾车,因为美国每年90%以上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是由驾驶员失误导致的。
密歇根州运输部部长KirkSteudle也表示: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将意味着政府对超宽车道、护栏、减速带、宽路肩甚至停止标志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大大减少。
笔者认为,智能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即使受其他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干扰,智能驾驶汽车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也会使整体交通事故发生率稳步下降。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模式可以更加节能高效,是未来交通的发展主流。
来自人类的恐慌?
随着霍金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美国IHS分析师杰里米·卡尔森也提到了:它可能会让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2013年12月31日全球知名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汽车部门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将拥有近54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预计至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将由2025年的23万辆上升至1180万辆,而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汽车将于2030年左右面世。研究还预测,到2050年之后,几乎所有汽车或将是自动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商务汽车。
当智能接过了劳动人民的机枪,那么劳动人民怎么办?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本次酿成Uber事故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安全员的不作为。在事故中有一个这样的细节描述,“坐在驾驶座上的测试安全员并没有密切关注着道路状况。”假设果安全员走心一点,时刻关注汽车动向,其实是完全能够避免这场事故的。
为什么测试的时候安排了监督的安全员?智能驾驶汽车始终还是冰冷的机器,在很多程度上是无法与灵活大脑的人类进行比拟的。
人们的恐慌来自于自己的岗位具有太大的可替代性。但是在每一次替代后,人工智能还会创造出更多的人工岗位,最终主导的还是人类。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