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神奇的地方,无论是什么诞生在中国,都会被国情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连社会主义,也得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坚信的价值观。中国汽车市场正值百家争鸣的地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种独特的买车观,我把它称为中国式买车。
中国买车第一怪,车不加长不好卖
宝马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许宝马的工程师们怎么也理解不到,为什么破坏了他们精心设定的平衡,加长了那么几十mm后,销量是天和地的差别;奔驰的工程师也绝对想不到会有一天,会为了某个市场在开始时就专门设计一个长轴的版本。
每每提到这种情况,媒体或者自认“懂车”的车迷们对于喜爱买加长车的中国消费者,难免有点冷嘲热讽的感觉。但作为一个媒体,每次看到这种言论,老脸都红到耳根上去,细想一下为什么会让大众形成这种固有思想,我们做媒体的还是有责任的,学生考不好,老师心里没点数吗?
买车就是要买大空间,这有错吗?就跟你女朋友问你“你妈和她一起掉下水,你先救谁?”一样,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车评人这个职业使得很多车评老师都是从汽车工程相近的专业毕业,大部分都是理科生,在做车评的时候,往往骨子里带了点钢铁直男的执着。从物理和设计的角度去看,加长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平衡,整个车的动态体验就跟换了台车一样,你媳妇跑去拉了个双眼皮,削尖了下巴,外人都说变好看了,但唯独就夜深人静的时候看,总有那么点不对劲,身边睡的人还是那个人,心里却感觉像出轨了似的。
但为什么说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看好的车型,往往卖得风生水起,恨不得把我们脸都打肿,你说520Li好卖还是520i好卖?为啥哈弗H6就是能称霸SUV榜冠军这么多年?(尽管最近被宝骏超越)可以说车评人不懂车子吗?中国人就是不懂车吗?只不过是我们还不够了解中国人罢了。就跟战狼系列数十亿的票房,除了片子本身,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确摸准了中国人的G点。
过年在家闲聊的时候,问老一辈的人,家里哪台车坐得最舒服,得到的结论无非就是后排空间大的就坐得舒服。后排空间大意味着腿能伸得开,坐起来就是比顶腿的来得轻松,中国家庭的一台车承载了太多功能了,要满足迎客、门面、满载等等那么多工况,一台加长的车一次满足那么多点功能,牺牲一点的驾驶品质算得上什么呢?
所以网络上有句话流传深远,“二流的车企研究车,一流的车企研究人”,没毛病。中国的市场已经从数十年前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一切,这么多汽车厂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而加长,这么一想其实还有点自豪呢。
中国买车第二怪,车门声音定好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就是中国消费者无论买什么,都很喜欢捏一捏,摸一摸。小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有跟妈妈去市场买过东西吧?中国大妈们是怎么买菜的?假若说要买个橘子,这个捏捏,那个摸摸,捏到软而不烂的就放到袋子里,一天经过这样无数次,水果摊旁就出现一堆人为的莫名躺枪的烂果子。
这个“优秀传统”在买车上做到了无缝连接,无论是在4S店还是车展,都总有人围着按一下门板、引擎盖、保险杠什么的,不按还好,一按要是出个印子,比中了六合彩还激动,振臂高呼:“这车铁皮薄!漠视消费者安全,买不得!”看那赤红的脸,像个快要撑破的气球,仿佛下一秒就要原地爆炸。我要是销售我就忍不了,您别挑着底下保险杠的塑料件按啊,您咋不按下车架试试?
中医在会诊的时候,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这种优秀的手法深深地刻在了中国消费者的DNA里,因为对汽车知识的不了解,加上网上总有作秀的小丑通过站在车门上宣扬自家产品的优劣,听关门声这种错误的“土办法”显得那么简单易上手,消费者们自然就深信不疑了。所以只要有我们评车的一天,我们一定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车门开关声和很多因素有关,但绝不会是决定车辆好坏的因素,请不要再犯傻了。”
中国买车第三怪,天窗不开依然爱
中国消费者对天窗有着近乎痴迷的状态,别管开不开,没有天窗的车,能叫车么?以前消费者对天窗的宽容度还算不错,10来万的合资品牌,没有天窗也就认了,毕竟价钱成本摆在那,但是现在中国消费者都被自主品牌惯坏了,即使10万级别的车型,大天窗依然比比皆是,没有天窗还能叫车?
我们前段时间在泰国旅游的时候,职业病发总是会不经意留意泰国的车,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泰国的车辆哪怕到了奔驰宝马这种豪车,也极少配备天窗。的确在泰国这种等同于只有夏天的国家,毒辣的阳光+天窗明显是要给消费者但我们又忍不住叹息,这种车到了中国,注定是要卖不好的。现在大部分天窗用的都是布帘,即使在关闭的状态下,烈日下依然有热量从车顶渗下来,即使身前的空调哗啦啦直吹把脸都要吹瘫,头顶却热得飘着白烟,想想就有点好笑。
中国买车第四怪,国产就比进口坏
国产车就是没有进口好,这是老一辈对我们最苦口婆心的劝说。且不说自主品牌起步较晚,虽然高速发展依然入不到那些“老司机”的法眼,就算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就是没有进口来得好。
合资都容忍不了,就更别提“中国特供车”了。“中国特供车”本来是一个车厂为了中国市场所量身打造的车型,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成了一个自降身价的贬义词。不光是老一辈人,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要买就买全球车型,买中国特供就是二愣子。
要是老一辈的人我还能理解,毕竟以前所谓的“中国特供”,都是车厂利用旧平台通过拉长改脸等形式重新推向市场的产物,中国汽车市场起步较晚,进口的三大件的确要比国产耐用且好得多,消费者心有芥蒂,也是情有可原。但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可以说是最挑剔的那帮人,买车要满足空间大、配置高、动力好、保值高最好还不超过10万元。想想要满足这帮鬼灵精,车厂还敢马虎应对不是提着灯笼上厕所——找死吗?
有的人肯定会说:“特供车”就是满足你们的面子货,在国内生产的一定比国外的简配,偷工减料,国内的生产线不行云云。我每次看到这种言论我就特别来气,大哥你村是刚通网吗?思想还那么落伍,不上网你有空多看看新闻联播也行啊,别老看快手那些铁锅炖自己的直播,伤智商。
从事媒体以来,参观过不少工厂,可以说基本国内生产的工厂,无论是工人素质、软硬件的设备和生产标准,都是国际一流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强国。且不说昂科威国产转外销都没有问题,你真的认为我们国家国产的一定比巴西、泰国之类的差吗?简直是笑话!不信你问问那些捷豹路虎的车主们,不如对比一下进口的做工,你会回来转发的。
最后说两句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和老汽车品牌有差距,这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的差距,这没有错,这意味着我们的汽车文化的建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埋头苦干,仍需抬头看路,这几年自主品牌的成绩与进步我们有目共睹,消费者对汽车的误区也在逐渐缩小,与其看某些“懂车帝”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我倒奉劝大家不如跟我在心中默念:“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好!”
PS:最后,大家还有什么中国特色的买车细节,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给我们评论哦。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