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丨第357期
前段时间的“金九银十”被市场笑称“金不真银不真”,在长达1年多的寒冬期,车市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在11月迎来了些许暖阳,乘用车市场厂家批发销量205万台,环比增长7%;销售194万台,环比增长5.1%,相较9月、10月,车市情况好转,但从批发到零售,两者零售都同比下降了4%,客观证明依旧处在寒冬之中。
就11月细分市场来看,自主品牌销量份额上升,但新能源市场批发销量7.8万,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不振,透过现象看变化,在车市寒冬之中,很多国内外主流车企实现逆势增长,并且国产车进步较大,下一个月又逢春节来临,是否在消费层面有所增长,实现寒冬破局?
今年车市流传着一句话,“今年可能是近10年最差的一年,也有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虽然带着悲观色彩,但也是顺势而言。11月实现环比增长,也是寒冬之中的好消息。
车市仍以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领跑市场,在以合资车主导车市的环境下,自主品牌实现逆势突围,积极的改变早期“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吉利率先突破,凭借14.3万台的销售成绩跻身车企销售榜单前三甲,并且在榜单前十中,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的进入,表明自主品牌在有效改变着当前中国车市格局。
有所改善,向好趋势发展的同时,内在市场规律仍然存在,依旧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当前随着产量、批发量增长,需求层面却不能跟上供给步伐,呈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一方面从6月开始,新能源补贴退坡、国V过渡国VI等一系列原因,客观刺激消费,透支了下半年市场,并且在外在因素上,消费需求受多种原因,例如大宗商品起伏不定,公众在生活必需品上的花费增加、中西部房价上涨、整体国民GDP等等因素,使消费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使汽车消费受到影响。
全球节能环保的背景加上各国政策导向,使新能源趋势逐渐明朗,但在我国,补贴退坡成为新能源市场的“导火索”,销量“腰斩”,表面上,价格是一双看不见的手,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量,但是从实际中,消费市场还存在电池质量、里程焦虑等诸多问题,使新能源销量不振。
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较早,通过政策扶持和补贴,让车企和市场都处于温室环境之中,通过价格刺激、扶持刺激、不限行不限购的加持,一时间新能源销量10万+。发展到一定程度,看到本质,因为新能源产业同时进行着电动化、互联化、自动驾驶技术的改革,所涉及的产业链众多,很大联系到现今热门的“共享”理念,所以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社会效率等问题,车企合作共享出行领域,产品实现流通,实际上新能源销量面向消费层面的产品占比小,造成新能源销量泡沫。
从国内外市场的布局来看,都在寻找破局点,当前消费市场不积极的情况下,竞争使市场变得残酷,但是合作和共赢却成为后汽车时代的主旋律,长城联手宝马、比亚迪联手丰田、宁德时代的多变合作等等,充分表现出,车企明白“单打独斗没有未来”,而且新能源市场呈现“萎靡”态势,车企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向新能源进军,是未来趋势。
趋势之下,近几年车市的消费主力军在25-50岁之间,市场年轻化逐渐呈现,现今的购车新势力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军,所以车企针对群体调整产品规划,也是重点,很多车企推出年轻、运动系列,伴以互联、性能升级、科技等多元素,增加产品的“可玩性”,充分迎合市场。
就11月销量回暖,能否破局?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想到12月,是各种消费的爆发期,车市传统就是春节前夕会有消费热潮,将对今年的潜在消费群体和积压资本的消费群体来说,如果采取价格或优惠措施刺激,释放车市消费力,也是有可能的。
End
[碰撞与洞察]:车舆传媒联合中国汽研打造的一档权威汽车安全访谈类栏目,结合碰撞试验的原始视频及综合成绩,行业专家及资深媒体人发表权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