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车和家对其名称进行了精简,正式命名为理想ONE,并公布售价为补贴后32.8万,开始接受预定。当时理想ONE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如今量产版的2020款理想ONE已成功下线,并宣布于下个月开启交付,成功兑现了当初的诺言,看来有生产资质以及工厂的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还是更靠谱一些。
![]()
从产品来看,理想ONE定位中大型SUV,与宝马X5以及奔驰GLE同级,系统综合326PS的最大马力以及530N·m的最大扭矩也使其在性能方面有足够的底气。当然对于一辆新能源车来说,大家更关注的还是续航里程以及实用性,而理想ONE使用了增程式驱动方式,并宣布续航里程也将超过800km,从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逐渐没落的增程式驱动又引起热议。
![]()
有人说“增程式电动车就是‘脱了裤子放屁”。简单来说,相比插电混动车型,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不会直接参与输出,只提供为电池充电这单一功能,就是“用油发电”。而有些插混车型在电量低或是高速时,发动机即可为电池充电,也可直接介入驱动,功能看似更加完美,所以作为燃油向纯电转型的“过渡车型”,PHEV也更受欢迎。
那理想ONE为什么还要使用并不太热门的增程驱动方式呢?做成插电混动车型不是更好吗?其实从技术方面来看,增程式车型是比插混车型更贴近新能源也更具前景的电气化方式。但由于增程式驱动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较多、投入较大,尽管目前多数车企都没有放弃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工作,但进行缓慢。对于车企来说,销售端的压力更大,能快速上线被大众接受且没有安全风险的车型才更重要。
![]()
怎么样才能快速且没风险呢?使用已经非常完善、成熟的整车平台,对发动机模块进行整体电动化升级,增加电池组、电控系统,完成已有车型的“油改电”是很多车企这几年惯用的手法。而增程式车型虽然不需要变速箱,但也并不是简单的往车里塞个发动机就行了。增程式车型需要匹配更高效率的发动机,还需要研发出一套完善、可靠的增程器控制程序。这样完整的一套增程模块,直接会影响到车辆的散热、电控效率、NVH以及整车性能。
从车身结构以及零部件布局来看,在以后的燃油车整车平台上进行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也不太现实,这就需要搭建一个新的增程式平台。而一个整车平台的完成,需要3-5年的时间,并投入大量的财力。
![]()
有了平台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这才只是刚开始。增程器的控制程序也是一大核心技术,什么时候给发动机充电,如何保证全车系统高效率运行,发动机以何等转速运行等都是问题。而且相比纯电车自燃问题,既有电池模块又有油箱管路的增程式车型更不能忽略散热系统,宝马i3增程版本车型就曾因为油箱管路的散热问题进行过召回。
除此之外,发动机高转运行给电池充电时产生的噪音,增加了发动机、增程器、油箱等整套增程模块对车重及续航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平衡,都是主机厂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上下游供应商也没有谁能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增程方案,所以采购完零部件之后,最终的集成方案还要靠主机厂自己完成,又是一大技术壁垒。
![]()
不得不说理想ONE面对如此多的技术难关,依旧选择使用EREV方案确实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但最终的产品怎么样?还是要等量产车型交付给用户之后的反馈。增程式新能源车型并不是“垃圾”,反而是一种优秀的续航焦虑解决方案,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使用感受,也并不能靠一些豪华的账面数据以及配置用料来进行弥补,唯有解决了真正的用户痛点,才能打开市场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