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自主品牌在上行路上,或许就差一点点造车的品味
车界微视 2019-11-13 16:18:05 3
如果奔驰推出一款价格20万上下的紧凑型SUV你买不买?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不是买或者不买,而是哪里有卖。但如果国产车推出一款技术水平媲美奔驰的紧凑型SUV,价格也在20万上下问你买不买,估计所有人都会犹豫一番。这个假设性的对比或许正是近几年走进人们视线的高端自主品牌所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自主品牌的“品味”差了一点火候。品味,百科上说这词出自《礼记·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品味一指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三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综合来讲就是解读事物并发展创新的能力。一台车的品味要实际些,外形内饰设计、驾驶感、配置、舒适度都是品味,而一个汽车品牌的品味就更抽象一些,包括定位、产品布局、营销等等,两者结合就成了一家车企造车的品味,而高端自主品牌差的就是造车品味。这两年国产品牌不断推出产品力区别于常规产品的品牌和车型来冲击高端市场,比较成熟的有长城旗下的WEY,吉利旗下的领克,异军突起的有奇瑞的星途与纯电的蔚来。这些自主高端品牌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错,也通过出色的产品力以及性价比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仍未达到像BBA那样的品牌认知度,也没能打破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泡沫,最多只能与同价位普通合资车型竞争。
单论车型产品,高端自主品牌的实力并不弱,特别是外形和内饰设计,新车出现时总让人产生了“想买”的感觉,而更核心的东西,比如发动机、底盘、车机等,也依靠着母公司的技术发展,水平提升了不少。但正因为有了“高端”的名头,消费者对其的期望值也就越高,他们会想着花不多的钱买到一台跨级的产品,想要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就得拿出更好的产品。自主品牌这些年的进步很大一部分来自用户的反馈,而不是直接拿更高级的豪华品牌做对比。用户说底盘想要扎实点,车内噪音小一点,厂商就去研究怎么解决底盘噪音的问题,用户说想要变速箱再平顺些,动力输出更大点,厂商就下功夫去调变速箱,去调发动机,但这些小升级小改动放到普通车型上也行。那你高端在哪里,就材质用料更好?就造型更高级?
之前和一些自主品牌的工程师聊过,问他们自己开什么车,答案都相同,开公司品牌或者子品牌的车。有自己的心血在里面,再加上员工优惠这些因素,开自己品牌的车上下班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汽车工程师难道不应该了解其他品牌的车开起来怎么样吗?一个人如果只吃过川菜,他肯定做不好满汉全席。被称作“韩国红旗”的捷恩斯今年路试旗下品牌首款SUV车型GV80时,两台保障车一台是宝马X5,一台是奔驰GLE,几个驾驶员在三台车上来回对比。测试自己产品的同时,寻找与成熟产品的差距从而得到进步,这就是韩国车企造车理念的一种体现。
我们坚持一个观点,在设计以及品质问题上,自主品牌已经能和合资产品版扳手腕,比如之前在青岛试驾的长安欧尚X7,这台车的底盘能轻松吊打一些同级合资SUV。但自主品牌有进步后就可以不用再去找差距了吗?高端自主品牌需要用和豪华品牌相同甚至更好的驾驶感、设计感来打动消费者,这就需要工程师们了解并熟悉豪华品牌的车究竟好在哪里并与自己的产品做对标找差距,还要根据需求有所创新。这是造车理念的问题,光靠用户的反馈和数据调研做些修修补补,没有品味永远只能跟在豪华品牌后面吃土。
不可否认,自主高端品牌与豪华品牌之间的品牌力差距的确存在,不少购买自主高端产品的用户其实就是从自主用户中升级过来的,属于手指卷春卷——自己吃自己。这是由于母公司名头太响,像长城与WEY,吉利与领克,奇瑞与星途,高端品牌的调性或多或少都被母公司稀释了一部分。但形成品牌差距还有几个重要原因,其中有一项就是附加值。其一,服务的附加值也是一个品牌品味的提现。自主高端产品的价格肯定要比母公司的兄弟车型贵那么一些,同时保养、保险等用车成本也有所提升,但消费者却没有通过购买更高级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前几天抖音刷到一条雷克萨斯在日本本土销售全程使用跪式服务的短视频,在国内雷克萨斯虽然没有跪式服务,但销售和售后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也能让你感到“不好意思”。相对来看,自主高端品牌服务虽然也有客客气气,但相比大多数豪华品牌仍然有差距。
其二,性价比的附加值,“性”指性能,“价”是售价,自主品牌一向只在“价”上面做文章,而“性”却无能为力。虽然自主高端品牌在综合产品力上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但核心部件处于下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豪华品牌虽然这两年价格跨得也凶,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性能这一方面。WEY今年花大力气搞核心技术,领克在质疑声中推出性能车03+也就是想在性能方面打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以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性价比,也是增加品牌品味的重要方式。
附加值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品牌影响力。自主高端与豪华品牌之间最大的差距仍然是影响力,哪怕WEY VV7和领克01做得再好,在消费者心中的尊贵感还是不如宝马X1或者奔驰GLA的,在大多数人心中,合资或者进口还是高人一等。这种差距这并不是电视里一条15秒的广告就能打破的,如同一块坚冰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融,但话又说回来了,没有一个品牌能凭借着一两款车在三五年的时间里获得成功,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提升品质才能跨过这道价值观的鸿沟。
高端品牌的推出、成长、成功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日本三大车企的高端子品牌英菲尼迪、讴歌以及雷克萨斯都成立在上世纪80年代,用了近40年的时间才形成现在的规模,这样一看我们的自主高端品牌步子迈得还算挺快。但自主高端品牌的产品矩阵、核心技术与豪华品牌相比仍有差距,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也是在价格战的夹缝中生存,路漫漫其修远。不过笔者深信,终有一天消费者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开头那个20万买不买高端自主品牌的问题,并且WEY、领克、红旗这些高端自主品牌不仅能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也将代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