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没有孕育法系品牌的土壤,除了市场的原因,也是法系品牌的咎由自取。此说并不为过,从隔壁PSA上便可窥探一二。但今天要说的雷诺并没有PSA那般不堪,起码雷诺纵横过F1,梅甘娜RS的动力仍如陈酒般令人迷醉。
不过近几年的雷诺并不好过。
五年前,东风雷诺刚刚登陆中国市场之时,当时的雷诺-日产联盟集团CEO卡洛斯·戈恩曾为这家新生合资车企定下目标:要在2022年实现年销量40万辆,专营店达400家。
然而距离2020年还差2个月,在刚刚公布的9月份销量中,东风雷诺整个品牌的9月销量仅有606台,环比下滑42.3%,同比下滑76.1%;2019年1-9月销量为11917台,同比下滑73.43%。这是什么水平?毫无疑问,这是某些边缘自主品牌的水平。
目前东风雷诺国内在售国产车型有四款,分别为科雷傲、科雷嘉、e诺以及即将上市的科雷缤,全部为SUV车型。全系下没有轿车存在,这与自主品牌谋求SUV红利的快销式思维几乎相同。
而作为一家具备百年资历的合资车企,累计销量只有1.1万台,按照这样的销售趋势,东风雷诺全年销量预计将不到2万台,这与当初戈恩的愿景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当下的雷诺显然进入了后戈恩时代。2018年,曾同时担任日产、雷诺、三菱等三家汽车制造商高管的传奇人物卡洛斯·戈恩被捕,身后的金色光环随着该事件化为乌有的同时,也为雷诺品牌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
双刃剑下的雷诺
日产-雷诺联盟犹如一把双刃剑,倘若市场被双品牌完全铺开驯化,技术共享形态的利端可完全被应用并且附加在双品牌上;但若市场进入萎靡阶段,在国内绝对占据主要角色的日产显然更具御寒体制,而此时雷诺品牌一不具备品牌附加值、二不具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故而只能成为日产背后的喝汤小弟。
近一年半的销量,可谓是把雷诺的此种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在日产的高品牌认知前,雷诺全系车型皆为影子,在2018年6月车市入冬之前,雷诺尚可保留单月销量6000+的温饱成绩,虽然品牌没有途径去起势、造势,但依靠科雷傲、科雷嘉等车型的稳定销量输出,依旧能不温不火。
随着车市寒冬到来,国内市场也加速了边缘品牌的淘汰进程,一大批边缘自主车企瞬间进入崩坏状态无法自拔,而部分合资车企由于品牌力不足,在市场端亦无法得到有效的口碑支撑,雷诺就是其中销量溃败的例子。
东风雷诺自2016年至今,曾拥有最高9000台的峰值战绩,但随着2018年下半年的到来,东风雷诺月销量急转直下,从6000+转瞬及至2358台,而随着车市寒冬的不断深化,东风雷诺沦入1000台水平线。
感性上讲,进口光环是外来品牌保持西方品牌神秘感的唯一途径,雷诺本具备这种潜力,但却没有走出那条路。毕竟,大洋东方的雷萨所苦心经营的进口销售模式,已然在车市寒冬进入了绝对收益期。
而反观雷诺在2015年宣布合资模式后,依托于日产-雷诺联盟的技术共享,打造了许多同质化车型,并且其为了让销售终端好过,主销车型科雷傲的价格几乎与奇骏完全重叠。
而此时,消费者是不会去管你用料如何、铝合金底盘如何、品牌历史文化如何、信仰如何等无关价格之外的维度。也正是这样,雷诺始终坚信低价可以触动消费者低门槛+购买冷门品牌的神经。
但这种思维在车市顺风期尚可鱼目混珠,而在逆风期则无人买账。消费者如果为了剑走偏锋,不入俗流的去选择雷诺,不仅要承担起售后网点较少、质量口碑不稳定的风险,还要承担后期残值率的困扰,种种因素叠加,也让雷诺逐渐陷入泥潭。
▼
雷诺没有媒体声量
与共享平台带来的同质化弊端相辅相成的是,雷诺在国内的媒体声量始终不高。虽然2015年到2016年合资品牌新生阶段,国内媒体曾有一大波品牌渲染造势,但这也仅存于初期。
并且肉眼可见的,这种造势的确让东风雷诺诞生前两年稳住了局面。不过,在后来一线合资品牌通过新车换代、技术下放等多手段不断在市场中发掘宣传亮点后,雷诺再次沦为媒体声量之外的路人。
这与雷诺先期所想,争做高端冷门品牌的愿景相违背,不仅如此,现阶段我们通过各大车企新平台加持、国6排放新规切换、新能源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考虑,除了通用、、日产、两丰、两田等品牌之外,恐怕你得退一万步后再退一万步才能想到东风雷诺。
而之所以想到它,首先你得经历了层层筛选,在多款SUV中犹豫不决,最后手头这点钱不知道该花在本田还是日产上,最终无奈选择了雷诺,并且寄希望于浪漫主义情怀为自己脑补品牌附加值。
可是,你根本不会因为1500MPa马氏钢体前防撞梁、全身65%的防腐蚀镀锌钢板而为其买单,因为你没有入口去获取这些信息,因为东风雷诺很少给市场渲染产品亮点去宣扬这些信息。
不仅如此,个人认为正是基于平台共享,东风雷诺貌似可以通过日产平时大刀阔斧的媒体声量来让市场自行理解“雷诺该有的车型品质”,只不过东风日产在当下阶段已然高歌猛奏,而东风雷诺却面临车市寒冬销量败走。
写在最后:
现阶段有消息称,东风雷诺厂家已经不再对经销商提车数量进行考核,也渐渐缓和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而言,放下身段,依托日产-雷诺技术共享的形态,竭力宣扬产品优势,打造亲民而富有活力的品牌价值,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否则,当隔壁PSA真步了菲亚特后尘,雷诺作为后戈恩时代的法系独苗,恐怕也撑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