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2000年开始,电动车以环保、高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姿态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为什么说再次?因为在1828年电动车已经问世,而且保时捷于1899年已经造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轮毂四驱电动车,由于电池重量和体积较大,影响车辆行驶速度,所以保时捷又给这台电动车装上了内燃机用来驱动电机,这也让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油电混合车型。
![]()
随着电动车的再次回归,更吸引我们眼球的是苹果宣布进入造车行列,早在2013年苹果就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CarPlay系统。2015年更是招揽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工作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并启动“泰坦”计划,这标志着苹果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2016年苹果已经招揽上千名工程师,汽车研发已颇具规模,但也就是在这一年“泰坦”项目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退出该项目,而且苹果的造车计划重心也已经偏向自动驾驶方向。
![]()
再到2017年,苹果获得加州机动车管理局许可:可以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这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但就在2018年却传出苹果已经放弃造车计划的消息。2019年初的裁员消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消息,从造车计划到开发无人驾驶软件,这其中的转变,相信也是苹果对造车行业做过深入了解之后做出的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制造并没有苹果预期的那样简单,苹果的及时转型也说明汽车制造行业单靠资本确实没法实现。
接下来就是戴森了,这个专门生产吸尘器和吹风机的英国电气公司,曾信誓旦旦要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并向汽车项目累计投入2.5亿英镑,但于近日也正式宣布退出汽车制造行业,原因是在这个项目看不到商业上的可行办法。说白了就是看不到未来能赚钱的可能性。
![]()
戴森也没有完全退出汽车市场,他们表示,虽然停止汽车项目,但仍会对机器人技术、制造技术、尤其是固态电池技术进行持续投资。毕竟戴森当时就是因为拥有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技术才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
如果说前两位都是汽车制造领域的门外汉,他们掌握的只是一些与汽车相关的配套技术,而并非核心。那么接下来这位可绝对算得上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了,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在最近宣布退出汽车制造领域。
![]()
这家企业就是雅马哈,一家以摩托车闻名,并涉足音响、乐器等行业的综合性公司。雅马哈可以说是最有可能实现造车梦想的企业了。因为他们曾打造过OX99-11这样的超级跑车,这台车最高时速可达360km/h,零百加速也只有3.2s,而且还与丰田联手开发了2000GT的经典跑车,超跑LFA的发动机也有雅马哈的参与。这些足以看出雅马哈的技术实力,但他们却表示“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所推出的两款跑车从严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说白了就是竞争太激烈,虽然自己的产品非常强,但其他同级别产品也不差,所以比较起来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
在三家与汽车制造无关的企业倒下之后,恒大进入大家的视野,而且动作还特别大。先是以40.97%的股份持股乘用车经销与服务于一体的广汇集团,再接下来与FF进行合作,但却不欢而散。这对恒大并没多大影响,恒大继续造车计划,2019年1月,恒大旗下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收购瑞典国家电动汽车有限公司NEVS 51%的股权,因为NEVS拥有萨博汽车的核心研发制造能力,足以填补FF的空缺。
但恒大觉得还不够,紧接着以1.5亿欧元占比65%的股份与超跑生产厂商科尼塞克达成合作。完成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收购之后,恒大继续拿下泰特电机,对其进行70%持股,并且与广州及沈阳政府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和电机三大研发制造基地。后来又与国家电网各持股50%成立“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用来研发销售配套的充电桩。至此,恒大的汽车产业布局算告一段落。
![]()
从这一路烧钱收购的过程中我们看出,恒大虽然没有造车经验但是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用雄厚的资本解决了汽车销售、研发、生产、电动车配套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汽车生产销售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剩下就看许老板如何对这些不同企业进行协调组合,还有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了。
虽说许老板立下年销500万辆的目标有点吓人,但梦想总是要有的。对于恒大造车,车叔认为,就目前恒驰汽车的结构来说,确实具备了制造销售一体的网络。但许许多多新势力造车企业之所以倒下,就是因为造车初期的投入非常之大,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都企图凭一己之力,拉动整个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期产品的稳定升级也会消耗大量资金,这也直接导致企业最终因没有足够经费而不能维持。
![]()
对于恒驰而言,后续也必定会牵扯到巨额投入,好在恒大有地产等作为根基,不过能坚持“输血”多久,恐怕只有他们自己也还不知道。最后,车叔非常希望恒驰能研发出一台真正能和特斯拉匹敌的车型,让中国汽车制造业能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