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已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部分外漂族已经准备自驾回家了。作为一年中道路交通流量最大的出行高峰,小年到正月初六这段时间中公路上的往返车辆数量非常多,高速堵成低速,低速堵成龟速是常有的事儿,行车途中的会车与超车次数因此也要比平时更频繁一些,鸣笛和闪灯这两种提醒方式作为最常见的超/会车沟通信息,在这种场合下就派上了大用场。最近网上关于鸣笛和闪灯到底哪个更有用的问题引起了热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鸣笛和闪灯的那些事儿。
![]()
喇叭和大灯出现在汽车上的时间差不多,约莫20世纪初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电喇叭和大灯就已经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零件了,不过那是喇叭和大灯更多时候是用于提醒在路上行走的行人,现在我们更多是在超车和会车时使用喇叭和大灯。
![]()
就属性而言,喇叭和大灯属于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前者是听觉信号,而后者是视觉信号,能够取得合格驾照的人在听力和视力上都没有问题,理论上两种信号都能接收到,但真正开车上路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
在新手期,很多实习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方路面,很难顾及车身侧面和后方的情况,观察车内外后视镜的频率远低于熟练的司机,而且对后视镜中的车距判断不好,很多剐蹭、碰撞事故就是由此导致的。这种情况下,鸣笛显然要比闪灯管用,闪灯他不一定顾得上看,但鸣笛他总归是能听到的。
![]()
而遇到高速公路超车、景区超车等情况,闪灯就比鸣笛管用多了。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车内风噪和胎噪大、很多司机为防止疲劳会将音响音量调得很高,后车的鸣笛很有可能被忽略,但过年回家能上高速的基本都是老司机了,观察后视镜的频率比较高,后车超车的闪灯提示一般都会第一时间留意到,这种情况闪灯就比鸣笛管用。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过境景区(国道),有的景区禁止鸣笛,这种情况下超车前提前打转向灯+闪灯效果最好。
![]()
说完了鸣笛和闪灯各自最管用的场合,我们顺道儿再来聊聊鸣笛和闪灯的操作方法。一部分人自诩老司机,但一些最基本的灯语和笛语不见得全会。
灯语我们用得比较多,超车、会车、停车都要用。在白天,超车前要打转向灯,必要时要辅以鸣笛和大灯闪烁2下,尤其是超越大货车的时候;超越前车变回行车道的时候,要注意后车的灯光信号,后车如果连闪几下大灯,就表明并线安全车距太小,此时要拉大车距再变道或者保持车道行驶。同理,前车超车后立即变回原车道,可能影响己方车辆正常行驶时,也可以通过连闪大灯的方式提醒前车,多说司机都能看得懂。
![]()
夜间超车,提前打转向灯+大灯交替闪烁是基本操作,就不多说了。在会车时,提前将远光灯切换至近光是开车的最基本素质,一般司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有部分司机可能忘记切换灯光,一般只要交替闪烁远近光灯,对方就会及时切换灯光。如果闪烁大灯对方依旧开着远光灯,我们也没必要和对方计较,减速开个双跳给双目失明的犬科动物让个道。夜间如果后车跟车过近,可以间歇轻点刹车提示后车保持车距。同理,看到前车刹车灯连续间歇亮起也应该意识到要保持安全车距。
![]()
最后,还是要再次提醒自驾回家过年的各位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没有什么比平安到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