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新浪微博付费答问的精选公开。大家爱问这种话题,但实际上了解我的朋友们,我觉得这些早已经我们彼此间的默契了,对吗?
提问者:爷们牛牛牛牛
车评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吗?会不会有很多人为了利益故意把某种车型往好了说或者往坏了说呢?如果有类似的内幕或者潜规则的话,您是如何对待的呢?无意冒犯,只是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的大环境让人多疑,如果实在不方便回答我也不会介意的:)
YYP回答:
首先,在我的认知里其实就没有“车评圈”这一说。车评人不是一种职业,它只是一种身份,或者一种工作的名称。这类人的统称,我觉得叫“汽车媒体工作者”或者“汽车内容生产者”更准确。
各路汽车媒体,只要有试驾类内容,其作者多少就有了“车评”的工作成分。你说这些作者能称为“车评人”,并入“车评圈”吗?我也说不准。
一些不专业的车评作者,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左右,而对产品做出不专业、不科学的评价。我不想说“不公正”,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算公正,有时就算没有利益也会这样。例如参加厂商的试驾会,厂方设置项目都是走过场,或全部体现产品的最优方面,这时作者对那个车的评价就很容易过分褒扬,没有相当的经验和头脑,真是无法把控公道。
![]()
当然为了利益而把车故意往好里说,这太常见了。某个厂商就某新车上市投了自家媒体大笔广告,同时邀请该媒体的记者去参加试驾活动,那试驾稿往往就属于广告配合,要把那车写好,写得足够好,确保广告客户满意。这都是很常见的行业业态了。
当然也有因为媒体与厂商交恶,故意把某款车往差里说,甚至“黑出翔”的,这些就是媒体界学名的“负面报道”,也算是中国媒体圈一个毒瘤式的存在。
对于上述情况,我如何对待?对那些评车的同行,说实话我希望大家首先能提高专业素养。你连基本的专业水平都没有,就算一个劲地讲真话也是徒劳,甚至比不讲还更害人。当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能让观众采信的专业水平后,就要去建立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底线。
对于那些有传播力、有影响力的车评人,肯定有人想要收买你,可能是用钱,也可能是用糖衣炮弹(色诱就算了吧,至少我没有遇到过……)之类的其它方式,总之厂商会想办法让你说他们的产品好。这时我要做的是:
一,尽自己所能,用专业的方式找出产品的全方位表现,给出准确的评价。比如厂家安排的试驾道路路面太好了,我就偷偷自己开去跑一些坏路,检查下它是否有短板。
二,坚持说真话,不说假话。即便受到来自各种方面(关系好的厂家朋友、自家媒体广告部门等)的压力,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不虚伪,不作恶,这是我对待眼下国内汽车媒体大环境的基本底线。顺带说说,我并不认为逢车必“黑”,或者一个劲地揭短,就是专业或者公正的体现。说反面往往比说正面更容易,但能为受众准确找到一个产品的价值所在,其实更需要专业积累和素养。
所以,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一看到我们表扬某款车,就想到“充值”。说到底,我是协助大家买车,而不是阻止大家买车的。
![]()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