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大家好!转眼间又到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了!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跟院长一起讨论往期内容,也可以向院长分享用车经验、提出用车疑惑,院长每期都会选出有代表性的留言进行详细解答,时不时还会有礼物送出哦!
规矩还是一条:不论你是提问还是吐槽,请在留言中加上#晚自习#这三个字,因为大家实在太热情了,你们的信息可能会淹没在海量留言里,院长会每周会用关键词搜索,以防错过。
一起来看看这届同学又有哪些选车用车的问题吧!
网友问题1:宝马的停车辅助系统真的好用吗?如果出现事故,宝马应该负责吗?(给院长手动狗头)
宝马的驻车辅助系统包括两大功能:自动停车入位和自动驶出车位,另外还有一个倒车辅助功能,也就是宝马官方宣传的50米循迹倒车。
想要原地秀停车入位?那要看车位的“宽容度”了,2.5mX5.3m的标准停车场车位问题不大,但要是遇到路边侧方停车这样的高难度操作:![]()
这项功能十有八九得罢工;想要使用自动驶出车位的功能?需要的条件就更多了……
至于循迹倒车功能,院长觉得就比较香了:它能自动记录车子在停下来前的最后50米的路径和转向角,让你的车“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如果你恰巧开进了死胡同,就能用“胡同功能”实现自动退回了。![]()
辅助系统虽然越来越便利,但终究还是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操作。不论是那种方式的“解放双手”,在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周围突然出现的意外状况。万一出了事故,宝马可不负责……
网友问题2:院长,我老婆一直晕车,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吗?
晕车的医学名称叫“晕动症”,简单来说就是眼睛感知到的世界和脑瓜(前庭)感知的速度感不匹配,让大脑产生了错乱。紧盯路面的司机相比乘客不容易晕车就是这个道理。![]()
那什么情况下会加剧晕车呢?在车上玩儿手机,手机画面与大脑感受的速度感极度不匹配,晕;上车前吃太多或太油腻,肠胃供血增加脑供血减少,不光容易晕而且容易吐;还有些脑袋前庭部分特别敏感的人,不管什么情况都容易晕。
![]()
为解决晕车,各大车企也一直没闲着,加大车窗面积让你的大脑和眼睛感受到的世界更一致、提升NVH和舒适性以减少速度感的干扰等等。。。对某些人,这样做是有效的。但毕竟每个人的晕车诱因和反应都不尽相同,想要打造出完全“防晕”的汽车也不太可能。 ![]()
如果不想晕车,还是得从乘客方面考虑。最管用的还是提前吃晕车药(苯海拉明等);长时间乘车时少吃或者不吃油腻食物,避免真晕车时吐得一塌糊涂;感到不舒服可以带上耳机听音乐或者目视远方。实在不行,让你老婆考个驾照自己开车吧。
PS:院长还有一个好玩的漫画,你不打算点开看一下吗?⬇️
网友问题3:为什么有些很严重的事故气囊没有弹出来,有些轻微追尾也能弹出来?
气囊的启动需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1,碰撞位置,2,碰撞力度。没有启动的汽车撞散架气囊也不会弹出;碰撞位置远离碰撞传感器的气囊可能也不会弹出;碰撞发生在碰撞传感器周围,如果碰撞程度不够,气囊可能也不会弹出。![]()
但各个车型传感器的灵敏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由车企根据自己车型的实际需求定制的。换句话说,不同车型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一样是轻微追尾,有些车认为没有必要弹出气囊,有些则认为必须启动气囊保护驾乘人员安全。所以,有些很严重的事故气囊没有弹出,可能是因为碰撞位置远离传感器位置;有些轻微追尾也会让气囊弹出,可能只是恰巧撞在了传感器上,而且传感器灵敏度又比较高。![]()
不过,气囊过早弹出也未必是好事。除了费钱,还有可能让轻微事故变得更严重。气囊展开的一瞬间冲击力度极大,被气囊打晕也不是不可能。除非遇到生命危险,否则谁愿意被这样保护呢?网友问题4:院长院长,还有比自动启停更让人心烦的配置吗?
![]()
今日互动:
你最讨厌车上哪个配置?
欢迎留言与院长分享
微信经常乱搞,接收常常不好,星标院长公号,随时学术探讨。
怎么标都告诉你啦
↓
![]()
没关注的朋友
长按二维码关注院长吧!
![]()
在看你就点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