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70年,我们的祖国建设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富足。另一面,我国如今的工业制造水平也更加强大,以汽车产品为例,自主品牌新车不断;早已远销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可回首之前的岁月,我们却总能想起那些街上奔跑的老车,如此熟悉却又那么遥远。
中国人自己的军用吉普
如果你家里有当过兵的老辈人,他们一定都接触过这辆中国人自己的军用吉普——北京吉普212。北京汽车制造厂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主要负责军车维修养护,后期研发了众多产品,分为军、民两部分。1965年,BJ-212发布,开始了至今为止,从未改变的硬派风格,现在市场还可以购买到的212车型,外观依旧硬朗,价格也相对实惠,不过低靡的销量已经证明着它不适合当今的市场。
童年里的面包车“黄大发”
如今的街头巷尾,网约车比出租车更加方便,对于我个人而言,出租车的使用率确实在减少。但回到满大街都是“黄大发”的80年代,打车还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1984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市郊杨柳青镇的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第一批车型采用纯日本零件中国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共8个人参加,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天津大发。
0.8升三缸发动机的功率为41马力,因为发动机位置设计在前排座椅下方,所以对于驾驶者和前排乘客而言,抖动还是挺剧烈的,我爸小时候跟我讲,那时的自行车价格也不低,算是家里的大件,如果自行车扎胎了,都会选择叫一台大发,它的空间足够装下两三辆自行车。
属于夏利的“祖国山河一片红”
用“祖国山河一片红”描写当年的天津一汽夏利出租车,再合适不过了,黄色的出租车标识放置在车顶,红色的车身颜色十分显眼。当时的国内市场急需研发生产经济、实用的代步小车,所以天津一汽便将目光锁定在了日本大发身上,而具体车型就是Charade,取名夏利是因为配合此前引入国内的华利面包车,两者有“华夏得利”的意思。
1988年,第一台夏利驶下生产线,记得小时候,我姨夫家就有一辆,相比于面包车,我觉得它轿车造型要更加气派、乘坐也相对更加舒适。前两年还能在网络上看到“老朋友(夏利)陪我闯西藏”这样的文章,如今却鲜有它的消息出现了。
硬派越野,我总能想起切诺基
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是上汽大众,其实有一个比它更加悠久的合资品牌,就是北京吉普。北京吉普于1983年成立,美方占股31%,第一款车型是越野老炮们最爱的——切诺基。它在拥有硬朗外观的同时,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悬架系统和更小排量的发动机,在经济和越野性能上有着自己的平衡点。小时候买杂志,还送了一本台历,台历的壁纸就是这台车,当时我和我爸都被这台“老爷们儿专属”迷得神魂颠倒。
在汽车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车型就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好似有生命般地让人难以忘记,不论它们在市场的表现、最终的发展如何,毋庸置疑的是,它们都是汽车工业时代的见证者。未来生产的汽车势必会更强,但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年奔跑在街上的老车,就像我们最开始见到它们的那般欣喜、充满渴望。其实,随口能叫出的老车还有很多很多...后期我还会继续给大家分享那些渐渐消失的老车,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补充。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