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沃尔沃探讨合并发动机业务:强化协同效应 为全面电动化做准备 | 汽车商报
汽车商报公众号 2019-10-09 09:28:00 2
![]()
10月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汽车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传出了正在探讨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可能性的消息。据了解,此次合并“旨在建立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研发、生产领先的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
这意味着,双方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一旦合并成功将会成为新的独立部门,未来不仅可以为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以及伦敦电动汽车等品牌提供动力总成,还可以其他整车厂商供货。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传统车企间的打法都太过于粗暴,单打独斗成为业内的常态,即使展开合作,但由于彼此的竞争关系,深入合作也无法展开。相比这些企业,吉利与沃尔沃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在业内看来,双方此次传出的合作消息并非偶然,动力总成部门的合并已早有征兆。时间回到9年前吉利全面收购沃尔沃之初,尽管双方在技术层面保持了独立的,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在技术层面的合作必不可少。2012年3月,双方首次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包括中型汽车制造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和一项安全领域技术在内的三项技术都由沃尔沃转让给吉利。得益于这一次技术转让,吉利于2015年推出了基于GMC延伸的KC平台生产的B级轿车博瑞。在平台之外,沃尔沃集团前副总裁彼得·霍布里亲自操刀设计了博瑞的外观,底盘系统则由沃尔沃御用的底盘调校供应商Lean Nova进行优化。
![]()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技术方面的协同效应,2013年9月,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共同建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并在这里诞生了吉利应用最为广泛的CMA基础架构平台。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再次深化合作,联手打造领克汽车,在技术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共享。
在此前这些合作尝试之下,吉利与沃尔沃选择合并发动机业务也就不难理解。
对于双方而言,电动化转型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吉利对于此次合并也曾表示“旨在助力沃尔沃汽车加速全面电动化进程”。 在汽车诞生的第二个百年,汽车市场已经开始从此前的“增量时代”转为“存量时代”。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增长点,近几年的连续爆发以及国家提出的更严格的排放规定让燃油车的长期需求备受质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在内燃机方面的转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辆,传统燃油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仅三四年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就完成了从0到1.4%的跨越。其中,2019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49.6%;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6万辆,约占全部汽车销量的4.5%。而根据彭博社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将占到整个汽车市场的30%。电动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沃尔沃将要面对的压力远超其他车企。在沃尔沃此前发布的计划中,自2019年开始,沃尔沃将停止生产销售纯内燃机车型,2019年后的所有上市新车均将匹配电动机;沃尔沃2019-2021年推出五款全新纯电动车,三款为沃尔沃汽车品牌,另外两款则为沃尔沃旗下的Polestar高性能电动车。
![]()
如今,距2020年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如何平衡内燃机业务与纯电动计划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沃尔沃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沃尔沃来讲,此次动力总成部门的合并显然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
尽管目前该项目还处在计划阶段,但对于该项目的前景,吉利以及沃尔沃都抱有乐观态度。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进程的同时,我们仍将加大对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前瞻性的布局高端产业链条,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表示:“混合动力汽车需要最优质的发动机。这一新业务单元将以规模化的成本优势,整合资源、团队及专业技术,打造领先的动力系统。”此外,据沃尔沃透露,未来到2025年左右,沃尔沃出售所有车型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各占一半。至于动力总成方面,沃尔沃目前生产60万台发动机,加上吉利的资产后,这一数字将升至约200万台。当合并完成后,双方不论是在成本还是技术储备方面,相比其他单打独斗的企业,都将更占优势。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汽车市场,协同效应也将会进一步被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