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董梦帆
作者 | 岳艺瑾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在我高中学编导的时候,周围的同学谈到自己喜欢的国内导演几乎都是: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李安,只有我,悠悠地说了一句贾樟柯。在我长大后,大家都奔着BBA去的时候,我却成了沃尔沃的“脑残粉”,我曾经以为我喜欢的是“小众”,可慢慢才发现,我喜欢的是“态度”。
我一直觉得“为自己的喜爱买单”是一件又酷又有态度的事,在年轻气盛的20郎当岁,我辞去了大平台的工作,开始服务于沃尔沃。工资不高,可是每天干活有劲;出差频繁,可是看到关于沃尔沃的一切都会让我原地复活;同样的工作重复干,可是只要摸到沃尔沃的方向盘,我好像可以“一万次初恋”,枯燥乏味,不存在的。而我被圈粉其实并非脑门一热,而是点滴累积。
许多人都会把沃尔沃定义为二线豪华,可是在沃尔沃的字典里它就是豪华本身,这种自信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有点“bking”的意思,小傲娇,拽拽的,我特别喜欢这股劲。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盲目自信,可是沃尔沃却用一项一项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豪华”。
近百年历史沉淀出的初心,
豪华二字它担得起
很幸运,开始为沃尔沃服务的那年,是沃尔沃诞生的第90个年头,对于历史悠久的品牌,我总是怀着敬畏。何况,它一直抱着自己的初心走过了90载。2017年的时候,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围绕S90,而 S90的slogan是:创造的初心,初心这个当年的热词,似乎被太多品牌当成“高帽”扣在自己头上,而我在沃尔沃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初心”。关于沃尔沃的logo,在百度百科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解释:
虽然官方给出的解释中并没有提到logo和安全带的关系,但是熟悉沃尔沃品牌的人都知道,现在汽车上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均来自60年前,沃尔沃工程师Nils Bohlin。虽然Nils Bohlin的安全带最早应用于1959年推出的沃尔沃PV544上,可是新生事物需要时间被人认同是定律,三点式安全带也不例外。
为此,Nils Bohlin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巡回演讲,向当时消极的汽车行业和充满怀疑的公众解释沃尔沃汽车的安全哲学及使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好处。直到1967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关于交通安全的会议上,沃尔沃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28,000起事故报告”,该报告的内容是基于一年以来在瑞典发生的涉及沃尔沃汽车的交通事故,它清楚地显示了三点式安全带不仅拯救了人们的生命,而且减少了50-60%的事故伤害。直到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三点式安全带不仅是汽车的一个配件,更是生命的保护伞。而随后沃尔沃汽车的举动,就是我被圈粉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做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也没有为自己的专利暗自窃笑企图将三点式安全带作为自己的独有优势来博取利益,他们做出了一个称得上伟大的决定:向全世界无偿开放了三点式安全带专利,让安全成为每一辆汽车的“标配”。
在这个习惯用价格来衡量价值的社会,沃尔沃的“免费初心”却并不代表安全是廉价的,据统计,自三点式安全带普及开来已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仅在中国,自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必须使用安全带以来,正面撞车死亡率减少了57%、侧面撞车死亡率减少了44%、翻车死亡率减少了80%。试问,百万条人命值多少钱?有人能计算吗?
如果说三点式安全带是60年前沃尔沃对于安全的初心,而到了2019年, 沃尔沃XC90曾获的众多殊荣也都在昭示着来自沃尔沃的初心:Euro- NCAP碰撞五星评价、 IIHS中大型SUV安全评级最高分,一个个关于安全的奖项,沃尔沃都在不断纳入囊中。而在今年成都车展前一天发布的新沃尔沃XC90在安全方面更是进一步升级,不仅搭载了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和盲点监测信息系统,还配备了对向车道预警以及带有自动刹车的十字路口预警系统(可以有效识别行人、自行车及大型动物等)。这样一个将安全当成品牌使命的品牌,它的员工说出“在沃尔沃汽车眼里,安全即豪华,始终是,也将永远是。”也就不会让人觉得是“作秀”了。
调性始终不改,
豪华二字它担得起
在我服务于沃尔沃的那几年,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北欧”。如果说大多数人会把北欧归结于“极简”、“性冷淡”或者“工业风”的话,那我建议可以多来观察一下沃尔沃这个品牌。先说最直观体现北欧风格的车展展具。
大到A级车展小到商场静展,沃尔沃展台一定会给你似曾相识的感觉,纯木色的展台,简单明朗的布置,这些都是一眼望穿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些打动人的地方,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比如展台的小细节。我在沃尔沃的时候即使是3、4线城市的商场小车展,也一定会有两项支出叫做展台布置与茶点,瑞典人是个懂生活的民族,他们热爱Fika,在瑞典,没有什么事是Fika解决不了的。
Fika是动词,也是名词,指的是咖啡时间。当瑞典人对你说出“Let’s Fika”时,意味着眼下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放下手头的一切,来杯咖啡。
近年来,“Fika”渐渐被演变成了,放松享受美食和饮料。而在沃尔沃,也许没办法现场制作咖啡给你,但只要你来到展台,几乎都有一个角落可以让你“Fika”。
放在桌上的水,某云是标配款,零食得去宜家买字母饼干,这样才够北欧。而沃尔沃的“以人为尊”远远不止这个,每一个沃尔沃的展台,都会有桌花和前台花瓶,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在遇到沃尔沃商展的时候去看看。
展台布置除了之前说到的花瓶之外,还有各类北欧风的小饰品,类似于代表北欧的达拉木马、鹿角、烛台等等,而最让我“震惊”的是,每一场商展,我都需要带上两大袋玩具,放在展台的儿童区。即使在玩具丢失率奇高的情况下,也决不允许去采购粗制滥造的“三无产品”,基本规格是乐高。
而到了大型车展,我爱去沃尔沃展台的原因除了看车,就是吃冰淇淋。沃尔沃近乎“固执”地坚持在大型车展放一台冰淇淋机,供前来逛车展的人免费食用。而对冰淇淋的坚持还体现在他们的4S店里。这个流着瑞典血的企业大概是觉得,无法让你们都去北欧感受零下几十度的浪漫,那我就用冰淇淋唤醒让你在入口的一瞬想起零下的北欧和来自北欧的沃尔沃。
而沃尔沃的北欧,显然不止是体现在展具上。我曾经说,我最喜欢沃尔沃的一点在于——在沃尔沃,几乎每个东西都有姓名,这样显得一切都很有生命力。这句话落到实处就是,沃尔沃标志性的大灯叫“雷神之锤”,尾灯叫:维京之斧,就连极其普通的车贴,都有一个让人不明觉厉的名字——沉默驻销工具。
而进入沃尔沃的车内,包裹座椅的是NAPPA真皮,NAPPA在汽车内饰中的地位这里不过多赘述。车内使用的木头叫“北欧珍惜漂流木”,这种木材经过长时间海水浸泡、阳光曝晒,形成了独特的色泽和纹理。这种“定制”版的尊贵感,是不是让人觉得“爽歪歪”?而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车内的宝华韦健,它的还原性甚至被誉为“用金钱能买到的最好的声音”。
试想一下,打开宝华韦健的音乐厅模式,跟随着它的音场效果,你坐在哥德堡音乐厅中现场听音乐会,明明本该枯燥无味的上下班通勤之路,也变得像去了一趟北欧般令人放松。
今天说了我喜爱沃尔沃的几个原因,显然,沃尔沃的魅力并不只于此,沃尔沃究竟还有哪些值得被“圈粉”的地方?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