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北京银保监局在官网公布,对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奔驰金融”)开出罚单,根据《银行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以“对外包活动管理存在严重不足”的案由,作出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
北京银保监局对奔驰金融的处罚,是4月初闹得满城风雨的“西安奔驰女车主引擎盖维权”牵涉到金融服务费的结案。当时女车主揭发出涉事4S店违规收取15200元“金融服务费”,问题被曝光后,中国银保监会要求北京银保监局,对奔驰金融是否存在通过经销商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问题开展调查。此前涉事的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已被罚100万元;由此看来,“西安奔驰案件”的行政处罚应告一段落。![]()
一起来回顾扰攘多月的“女车主坐引擎盖”维权事件:
1、4月初一位女车主在西安奔驰4S店提车发现发动机漏油,因与4S店协商无果爬上引擎盖哭诉维权,视频在全国迅速传播。
2、除车辆质量问题外,女车主还揭发西安利之星违规收取15200元“金融服务费”,随即引起税务局、银保监局的高度重视。
3、4月13日,奔驰发表声明对女车主致歉;同日,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事件。
4、4月14日,奔驰金融针对“1.5万元金融服务费”发声明,称一向依法依规运营,已反复要求经销商在其独立经营过程中要诚信守法,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后面奔驰金融再发声明,“奔驰金融不会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经销商是独立经营的法律实体,与奔驰金融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对经销商没有制约的权限。”
5、4月16日晚,奔驰与女车主和解,双方达成更换新车、退还金融服务费、赠送VIP服务等和解协议,同日,奔驰出声明暂停西安利之星4S店的销售运营。
6、5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奔驰;5月23日,奔驰官宣新三包政策以及新车保障政策,如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需要更换主要总成或主要零件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要求更换同款、同型号新车。
7、5月27日,西安高新区市场监管公布调查结果, 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存在夸大、欺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厉害关系的违法行为,被罚总计100万元。
8、9月2日,北京银保监局对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作出罚款80万元的行政处罚。
曾有业界人士认为奔驰女司机的维权,以一己之力牵出三大中国式购车“潜规则”:金融服务费不透明、车企无法监管4S店、车主购车后维权难等问题,他还表示这些潜规则会得到部分瓦解甚至根治。
但半年多过去了,这美好的愿望恐怕落空。回顾近几个月消费者对汽车大宗商品的投诉不降反升,除了受事件影响,消费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外,各种纠纷不比以前少。
![]()
据中消协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受理的投诉数据,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同比大幅增长26%,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销售时故意隐瞒汽车真实情况、车辆售后服务无保障、贷款提车时被加收金融服务费和捆绑销售车险、消费者遇到问题时举证难、协商难。相关问题其实缸哥早在一个个售后维权案例中反复曝光,问题归根结底在汽车买卖过程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仍处在信息不对等地位,且目前合法维权成本依然很高。早些年,消费者寻求“理性”解决,靠消协的监管和媒体的曝光,但无奈投诉无门的多,效果不及上“热搜”的万一,所以当西安女车主维权事件闹得街知巷闻之时,一系列“按闹分配”在全国上演,厂家、销售渠道疲于奔命去解决,如此死循环一旦稳定下来,要完全解决买卖双方的矛盾,更为艰难了。![]()
所以在银保监局对奔驰金融罚款80万后,再回望整个事件对汽车销售行业的影响,产生积极的推动远比想象中小。或者说随着事件的降温,固化的潜规则依然存在,消费者购车仍面对售后踢皮球等问题,但事件也给全国消费者“上了一课”,遇事不怕事,拿起手中的权利合法维权,但如果随着维权成本的递增,“按闹分配”也成了不宣之词。
犹记得利之星的金融服务费曝光,社会反响激烈,央视、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发声,的确在短时间内振聋发聩,“金融服务费”一项颇有偃旗息鼓之势,如威马、小鹏等新势力造车纷纷承诺,不会向消费者收取金融服务费,某些4S店集团也低调整改;但风头一过,金融服务费换了名字卷土重来,甚至如长沙一间奔驰4S店明码收取贷款金额的6%、能开具发票的服务费(原来是3%-5%),颇有点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金融服务费、上牌费不是洪水猛兽,工商联汽车商会与法律专家等相关人士和部门也对前者有了说法:汽车经销商收取服务费并不违法。但怎样规范收取,而不是把消费者当不懂事的“羊牯”来宰,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协会,还针对西安女车主维权事件,开了个“推动解决汽车消费维权难”的座谈会,当时提出汽车金融服务费应明码标价,并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汽车消费维权难问题。但半年过去了,我们发现终端执行的力度不尽如人意。![]()
前两周,缸哥实地到广州一些品牌4S店探访国五切换国六的情况,当谈及金融服务费、上牌费这些杂项时,自主、合资品牌4S店所报价格在1000-3000元不等,而某些豪华品牌更维持在车价3%水平,与西安女车主维权事件之前无异。
“这年头,车价非常透明,4S店卖车不赚钱,所以围绕车周边的金融政策和服务内容五花八门,当然有客户是需要的,但更多是让4S店生存下去。”一4S店李经理跟缸哥抱怨,今年车更难卖了,店内的人手和宣传花销能省即省,即便这样,4S店的日子也要勒紧裤头来过,“店租、集客成本都在增,如果厂家再压下库存,4S店也要想办法自救”。![]()
“现在上牌业务都能在4S店内完成了,你们收取的上牌费用会增加吧?”9月10日,公安部出台新政策,以后消费者买车后能直接在4S店选号上牌,当场领取行驶证、登记证书和临时号牌,免去了消费者来回跑车管所的尴尬。缸哥也向李经理打听4S店的收费标准。“说实在业界不会有收费标准的,如果上牌业务都交由我们做,涨15%-20%是必然的,因为办理流程需要人手工时,当然这个不是硬性规定,现在的车主都很精明,自己去车管所跑两趟几百块钱的事,不甘心就给4S店赚了。但对豪华品牌来说,他们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低些,上牌费用多些但服务到位也就忍了。”![]()
当然站在4S店立场上,虚高的上牌费、金融服务费甚至是店内加装车饰,都是为了生存和追逐利润,对一个经济个体来说,这样做似乎无可非议。所以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店内上牌费和自己跑的一样,甚至完全取消金融服务费;但消费者最痛恨的是,明明有合理利润你不赚,当我们是羊牯,能宰多少算多少。我们呼吁合理收费,标准符合当地行情,但合理定价的“规范”在哪里呢?至少现在大家都没看到。这样来看,要解决购车消费问题还任重而道远,绝不是处罚某个车企、关停某家4S店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