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带是每个司机都痛恨的东西,遇到减速带必须制动减速,缓慢通过,对于一些底盘较硬的轿车来说更是折磨,一上一下的感受简直能把人颠吐。想必有人会有疑问:是不是真的越慢过减速带越不颠呢?今天砖叔特地实测一番,来看看究竟以什么速度过减速带,才是“最舒服”的。
分别以10km/h、30km/h、50km/h的速度经过两条连续的减速带,每个速度下通过3次,记录每次测试的颠出水量,求出每个速度下颠出水量的平均值,水量越少则说明越“舒适”。
测试结果如下
![]()
![]()
测试结果(颠出水量)
数值1:100ml
数值2:100ml
数值3:80ml
平均数值:93.33ml
![]()
![]()
![]()
测试结果(颠出水量)
数值1:140ml
数值2:150ml
数值3:160ml
平均数值:150ml
![]()
![]()
测试结果(颠出水量)
数值1:130ml
数值2:100ml
数值3:100ml
平均数值:110ml
![]()
结果十分出乎意料,以最慢(10km/h)的速度过减速带,颠出的水量最少;而第二名的居然是高速(50km/h)通过减速带,颠出最多水量的反而是以30km/h的速度通过减速带的时候,这个速度恰巧是大部分人过减速带的速度。为什么高速通过减速带反而“不颠”?经过一番查阅,砖叔整理出以下结论:
一般车子会有一个“最强”共振频率,如果车身受到这个频率的震动,车子就会十分颠簸。而比这个“共振频率”低或者高的频率,引起的颠簸都没有“最大”共振频率引起的颠簸剧烈。
![]()
地面给到车子的震动频率,不仅取决于路况,还跟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在某个路面上,车身“最强”共振频率是出现在某一个速度下的,比这个速度低或者高,都不是“最强”共振频率,自然无法引起车子剧烈颠簸。
那这么说
是不是过减速带
必须要以高速通过?
答案肯定是
![]()
首先,减速带,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让车子减速而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安全。虽然从物理原理上看,车速越高的确不会颠,但是从日常生活角度来说,高速通过减速带是不合理的。
![]()
其次,高速通过减速带,对车子的避震系统也会有影响,因为高速虽然不会触发“最强”共振频率,但是对于避震系统的冲击是越快越高的。久而久之避震势必会老化,出现安全隐患。此外过快通过减速带,也会增加“拖底”的可能。
![]()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
通过减速带呢?
首先,过减速带之前一定要减到合理的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喜欢在过减速带的时候带着刹车。其实在刹车的时候,车子重心前移,对前悬挂造成压力,这时如果再通过减速带,对前悬挂的压力更大,反复如此会造成意料不到的内伤。
![]()
另外,很多车主喜欢侧着过减速带,说是这样能够减少颠簸。其实并没有太多变化,反而是对左右避震多了一个横向的挤压,受力倾斜,久了可能就需要去做四轮定位了。
![]()
总之,遇到减速带,还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放慢速度,当然也不能过慢,否则阻挡了后方来车,造成交通拥堵,这就是你的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