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进口了大量的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豪华轿车,其中很多被用于政府和企业的公务车。但是到了90年代政府和企业的公务车就变成奥迪了,为什么呢?现在,不少不明就里的人把今天的情况套在二十多年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奥迪100比皇冠公爵更有档次更高级所以赢得了市场,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焕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政府公务以及企业商务活动的增加使轿车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国产上海轿车的产能严重不足,需要进口满足需求。虽然进口的东欧轿车便宜且不用花宝贵的外汇,但在开阔了眼界的中国人眼里它们不能满足档次和品质上的需求了,因此,从日本进口轿车成了最好的选择。
![]()
![]()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进口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仅1985年中国进口的第七代丰田皇冠轿车数量就达到17250辆。中国官车的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不少使用多年的上海SH760轿车、伏尔加M21和华沙轿车被日产公爵和丰田皇冠所替代。
![]()
国家大发展时期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外汇极度紧张(198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才20亿美元,不及现在一个零头),就要有所取舍了。1987年,中国官方大规模从日本进口中高级轿车的贸易终止了,市场中可以选择的轿车品种突然变得很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眼光放远来看必须要自己生产更多轿车。而当时落后发达国家三十年的工业基础决定中国没有能力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轿车,而合资国产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
选择什么车替代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20世纪80年代一汽开始和国外谈合资生产商务轿车,开始和克莱斯勒公司谈,都已经签订发动机引进生产合同后克莱斯勒公司耍大牌要高价,一汽终止了和克莱斯勒的谈判。这时候大众旗下的奥迪由于刹车门事件在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北美市场销量大幅度下滑,急需开发新市场摆脱困境。虽然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且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国家,但是能让奥迪度过难关的任何机会大众公司都不会放弃,他们闻风而动和一汽谈起了合资并一蹴而成,合资生产第三代奥迪100,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改写中国官车的时代开始了。
![]()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公务轿车消费进入到了一个品质和档次还不如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时代,但是国内的公款消费用户们只能接受这种现实。在政府公务车采购名单中,国产奥迪也进入了名录(因为当时奥迪不是豪华品牌,买奥迪不会和腐败挂上钩)。公务车消费中高档以国产第三代奥迪100(今天奥迪A6L的前身)为主、中档轿车以上海大众桑塔纳和标致505为主。
![]()
90年代后期,轿车私人消费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尤其是售价在30万到50万元级别车型销量增加很快。虽然丰田皇冠的口碑依然还在,但是中国消费者面临另一个问题,价格!首先是日元经历了大幅度升值,日本轿车不再便宜,1997年皇冠3.0的进口关税为80%,再加上增资税和消费税,一辆到岸价3万美元的车办完合法手续后进入市场后的销售价格都60多万元人民币了。丰田也审时度势,把向中国出口的主力轿车车型改为了佳美2.2。这样,任何消费者都要权衡一下,进口丰田皇冠的黄金时代成为了过去,不是因为它的品质,是因为中国国家法规政策的变化造成了市场的变化。
![]()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奥迪在中国人的概念中它不是豪华轿车,真正改变国人对于高级商务车概念的是1999年开始国产的第五代奥迪A6(C5),这款奠定现代奥迪设计风格的轿车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制造工艺和细节设计远远超越了它的前辈,这是也是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系豪华轿车之后,中国的官车在档次和豪华程度上再一次和国外接轨,高档公务车奥迪的时代从这时候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