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日子将更难过
国内车市“寒冬”仍在持续,4S店盈利结构早已从单纯的新车销售,转向金融保险、维修保养、装饰装潢等服务项目,日子也越来越艰难。
![]()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前,大部分品牌的裸车销售几乎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个别品牌略有微利。” 郎学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汽车销量从去年开始一路负增长,经销商盈利压力较大,只能从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来弥补裸车销售带来的损失。
据了解,4S店销售新车保险,保险公司会给4S店一定返点回扣,返点比例有所不同,例如5000元的保险费,4S店可以获利450-550元。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规定,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尽管如此,消费者如果不在4S店购买保险,往往无法享受新车优惠价格,很多消费者迫于无奈而选择接受保险业务。
实际上,4S店通常都有将新车、保险、金融等业务打包成套餐的做法,其整体售价要低于单独购买每项服务的价格。
“消费者只要套餐内的一项,还要以套餐的低价购买,这样的要求也并不合理。”郎学红认为,在整治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捆绑销售”的概念。如,4S店在提供套餐服务的同时,如果消费者有单独选择的权力,就不能算是捆绑销售;如果是强行捆绑,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需要尽快整改。
有分析认为,目前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较差,如果“捆绑”概念不清晰,过度执法将会增大经销商的生存压力。据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截至去年年底,近四成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今年1-7月,只有个别品牌能与去年持平,加上“国五”车清库存严重透支了销量,增加了下半年的市场压力,大部分汽车品牌的经营情况或许会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