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看错,恒大球员的球衣上印上了恒大汽车的名字“恒驰”。
8月28日,亚冠四分之一决赛现场,恒大球员全部换上了新的队服——上面印有大大的“恒驰”二字,下面写着小字“恒大汽车”。
恒大以这种独特方式对外宣告了其新能源汽车品牌。
根据官方解释,恒,象征恒久,基业长青;驰,代表飞驰,勇往直前。恒驰,寓意志存恒远,驰骋天下。恒大希望以“恒驰”对外彰显恒大要造核心技术领先、产品品质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信心。
此前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集团副董事长兼汽车集团总裁彭建军就曾透露,恒大将创立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外公布。
昨晚,正是合适的时机。
房地产界素有“恒大速度”,这一速度在造车界也出现了。
自去年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恒大就频频“出手”将多家企业收入麾下,斥巨资构建起覆盖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闭环。
事实上,恒大自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在布局之初曾受外界质疑,但现在回头来看,其每一步都走得有章有法。据悉,恒大在造车领域的并购与合作已经超过百亿元。
2018年9月,恒大入股全球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获得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
2019年1月,恒大收购瑞典NEVS、并与科尼赛克组建合资公司,获得了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
1月24日,恒大收购卡耐公司,获得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
3月15日,恒大收购荷兰e-Traction公司,掌握商用车领域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
5月30日,恒大收购英国Protean公司,全面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
6月11日,恒大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电机的研发和生产。
6月15日,恒大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动力电池工厂。
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在天津下线。
7月23日,恒大与德国hofer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三合一动力总成核心技术。
此外,恒大实施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协同研发,并拥有瑞典和中国广州、上海、天津、沈阳等多个制造基地,打造新能源全系列产品。
不难看出,凭借世界顶尖技术和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恒大造车信心十足,而汇聚全球最顶尖造车技术的“恒驰”将成为恒大实现“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目标的最大砝码。
此前,恒大汽车的母公司恒大健康曾发布业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20亿元,对于亏损原因,恒大方面解释为: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新能源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早期投入高、盈利周期长,许多新能源车企均面临盈利难的问题,恒大出现亏损也属于正常情况,可以理解。
审视恒大的这场造车之旅,不难发现,覆盖全产业链的尖端科技与强大的量产实力将成为恒大后续研发新车型的坚实基础,而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经的那句话仍是最好的注脚:“恒大做事的风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