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天,华为鸿蒙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被刷屏。赞誉声远超质疑声,作为一个正在开发基础软件的老兵,要为华为的壮举大大的点赞。
如果全球市场有一款源自中国的操作系统的话,一定出自华为,因为华为有足够的资本、资源来支持鸿蒙系统的开发;华为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华为手机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且EMUI和现有华为手机上的应用可以无缝整合到鸿蒙系统。中国找不到第二家象华为这样实力的公司来冲击主流的Android系统。
毫无疑问,这次华为的营销是巨大的成功,“分布式“ “全场景” “微内核”这些词整在一起,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技术太牛,在中美贸易战的今天,华为更显伟大。但从发布的消息来看,目前鸿蒙还只是用到智慧屏上,华为手机还没有换为鸿蒙,只是作为备胎,而且开源要等到一年之后。让不少搞技术的吐槽,这还是PPT开源。![]()
从我个人的分析来看,虽然华为技术、商业实力超强,但按照公开的信息来看,鸿蒙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华为做操作系统,中国公司做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还有没有机会?有没有成为Windows, Android, Oracle的可能性呢?完全可能,但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大家首先看一下操作系统的现状,桌面操作系统完全是Windows的天下,占住近80%的市场份额,排第二的MacOS占有近20%的市场份额,而且两家都是闭源,谷歌的Chrome OS的市场份额不到2%。服务器,开源的Linux则是占住大壁江山,微软的闭源的Windows Server则是第二。到手机,开源的Android占住了76%的份额,闭源的iOS占住了22%,微软则在今年年初宣布完全放弃手机OS。
● 微软2000年就布局手机OS,推出Windows Mobile。
2002年诺基亚推出Symbian。
● 到2008年初,全球智能手机最大销量是诺基亚的Symbian, 其次是微软的Windows Mobile,再其次应该是黑莓。
● 2007年iPhone的出现,一下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局面,但更大改变来自谷歌,它推出了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的手机OS。
● 2008年9月,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Dream面世。
● 现在Android已经占住了近80%的市场份额,而且除手机外,在机顶盒、嵌入式系统里,也占住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微软在整个手机操作系统的布局最早,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物力,并有世界上最好的软件生态系统。诺基亚毫无疑问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做,但都输给了谷歌的Android,为什么?先分析微软和诺基亚犯的错误。微软Windows Mobile一直兼容桌面OS,因此历史包袱很大,而且Windows Mobile不只是为手机设计,导致从技术角度来看,Windows Mobile不是一款最好的手机OS。商业的角度来看,不仅没有开源,还要从手机厂商收取不菲的License,小手机厂商根本玩不起。虽然2010年将Windows Mobile改为WindowsPhone,用户体验好了不少,但与诺基亚联盟,又是犯错。再看诺基亚,因为自己本身是手机厂商,搞的Symbian自然无法获得Motorola, Samsung等大厂商的支持,要玩也只是友情客串一下。虽然2008年也成立Symbian基金,想吸引更多厂商进来,但闭源,License费,而且更新节奏很慢。我还清晰的记得到2010年,已显颓势的Symbian,发布一款应用,申请签名都要耗时几周时间,完全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节奏。
反观Android,首先完全开源免费,自己只靠GMS一套软件带来的广告赚钱。虽然他自己2010年推了一手机Nexus,2016年推出Pixel等,但做这手机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做的样机,展示谷歌的技术。中间收购Motorola手机部门,目的是解决专利问题。因为谷歌在手机上没有给任何手机厂商构成威胁,这样获得摩托、三星等大厂商的支持,更是马上获得中国众多手机厂商的支持,无数做山寨机的厂商摇身一变,都做智能手机了,更是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品牌。如果谷歌力推自己的手机,这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人人都不想做别人的嫁衣。准确的来讲,Android是手机行业的赋能者,而不是掠食者。再看技术上,Android采用Linux做内核,上层应用用Java开发,而且一开始就是瞄准手机来做,而不像微软的Windows Mobile,想解决所有移动终端问题。开源之后,获得的市场反馈很快,导致产品的迭代更新速度完全打败微软和Nokia。虽然与iOS的用户体验相比,总慢了那么一点,但不会太久。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讲,Android更容易上手,门槛更低,应用上线的步骤比iOS, Windows Market都少好几步,因此更受开发者的欢迎。整体上来讲,仅仅就技术而言,Android是一款优秀的手机OS。因此在移动终端的OS上,谷歌打败微软、打败诺基亚,根本原因是它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从华为发布的信息来看,看不出鸿蒙有何真正的技术创新,也看不出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那么在一个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市场,要杀进去是极其的困难。只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给了华为一线机会。但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小米、Vivo、Oppo、三星等都视华为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华为决心要做鸿蒙,那我要决策的话,不是开源,而是闭源。因为即使开源,也不会有大的手机厂商,包括中国厂商的跟进。做一个成功的类似iOS的出来,那也是一相当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做操作系统,华为鸿蒙还有没有机会?中国公司还有没有机会?我认为,在桌面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上,战斗已经结束,完全没有机会。虽然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强调自主可控,支持国产化,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已经无法撼动微软和谷歌。同样是谷歌,Android就没能在桌面OS颠覆了闭源的Windows。但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不是,机会依然存在。任何颠覆式的创新,一定是在一个细分、非主流、还没有垄断地位的市场开始的。2008年的手机OS,就是一个这样的局面,这个机会被谷歌抓住了。那么现在,是否还有其它设备需要崭新的OS?由于智能驾驶,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于传统上属于机电行业的汽车,软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软件,不仅仅是传统的发动机,也成为了核心部件。
相对手机、桌面OS,汽车OS要解决的问题还更多更复杂,比如高精度导航、自动或半自动驾驶。汽车工业界历来保守、封闭,IT软件水平更是一般般,产品迭代速度完全没法与互联网行业相比,自己推出的可能性很小。微软、苹果、谷歌都已经在汽车OS上下了大的力气。但这三家,会犯当年微软同样的错误,或所有大公司的通病,只是想把现有的OS挪到汽车上,做一定的优化,而且还想与手机或桌面的OS兼容。但汽车OS应完全重新设计,应采用全新的架构,才能保证汽车数据能绝对实时的处理,保证系统最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OS现在的局面,与2008年手机OS的局面一样。如果我是华为决策者,我一定押宝在汽车OS,做一款只为汽车服务的,而不是解决所用终端设备大一统的鸿蒙,并且100%开源。由于华为自己不造车,一定能受到众多汽车厂商、特别是中国厂商的欢迎。这款汽车OS只会让华为成为汽车行业赋能者,而不是掠食者。凭华为多年的技术积累、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和品牌地位,成功可能性很大。中国有自己OS的梦想有可能实现。
无论未来如何,华为鸿蒙的出现,都是中国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实力冲上世界之巅的壮举,大家的热情也说明大家对此的期待已久。作为技术老兵,唯有和团队更加努力,方不辜负时代赋予的最好机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转自公众号:《爱倒腾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