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探
老少爷们都乐意看的汽车频道
关注
黄色的面包,是天津大发最醒目的标志,当然这是在十多年前,对于现在90后和00后来说,印象不深,对于10后来说,更是没有一点印象。可是对于80后之前的人来说,大发当时可是风靡一时,出尽了风头。
这辆由日本大阪发动机厂和天津汽车厂联合生产的汽车,不仅迅速风靡天津,更以极快的速度“席卷”了全国,普及程度丝毫不亚于如今的共享单车。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津大发面包车广告。从这个广告就能看出,当年的大发在天津乃至全国是多么的火爆。现代审美的年轻人,谁能想到,当年的大发车竟会成为中国北方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风景。
没错,这辆车就是于1984年开始生产、代表着中国汽车一个时代符号的“致富法宝”——天津大发。
历史的必然选择,微型车的开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国内经济开始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这一“高端消费品”的需求也空前高涨。但是我国在(小)微型车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对此,天津市汽车制造厂决定从差异化入手,着重发展(小)微型车,在这个领域树立自己的优势。同时,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也表示大力支持。
1983年初,时任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的纪学澂(cheng二声)带领考察团奔赴日本进行考察,很快他们便将目光锁定在了日本大发、铃木等身上,这些在小型汽车制造有所造诣的厂商。
有趣的是,纪学澂看中了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生产的Hijet 850,而饶斌(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则看上了同样由日本大发生产的Charade轿车。
大发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具有车身小巧、经济省油、皮实耐用等多项特点,适用于多种用车条件;其次,大发汽车公司产品与天津市汽车制造厂之前生产的车型具有较高的通用度,其技术消化、吸收起来更为方便,也更容易成功。
此外,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选择与大发进行合作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当时对天津市汽车制造厂抛出“橄榄枝”的车企大多希望采取合资办厂的合作方式,即将我国的车企“变为”他们的总装车间、生产车间。
不可磨灭的回忆,车市发展的缩影
1984年9月25日晚,天津市汽车制造厂以CKD形式生产的第一台天津大发驶离生产线。而当时第一台天津大发零部件大多为日本原装进口,零件进入国内后,由工人进行组装、总装、质检等。
同样是在1987年,天津出现了第一台大发车型的出租车,很多人对“黄大发”的记忆也诞生于此。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既能拉货又能拉人等特点,很快受到人们的热捧。
根据公开资料,从1984年到1999年,天津市汽车制造厂共生产30万量大发车,其中有90%则供应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车行业使用。而仅天津市,就有超过5万辆大发出租车。
哦,差点忘了,关于天津大发的“黄色”,也十分有趣。其实,当初选择黄色调,一是为了与美国出租车的主流颜色接轨,二是因为黄色透视性很好,在一片车辆中,一下子就能认出它是出租车。
如今,对于90后或者00后来说,大发的记忆非常模糊了。但是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大发却是挥之不去的存在,他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镌刻在我们心中。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天津大发也早已被更多、更好的车型所代替。但站在这个高点回望过去,天津大发不仅成就了一代人的记忆,更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