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否应该取消新能源限购?
日前,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提议,北京应当取消对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优化方案:加大新能源汽车购买指标的供应总量;引导无车家庭购买新能源汽车;对京郊各区单独设置新能源汽车号牌,可在各区使用,不能进入五环内使用;加大外埠牌照和“京牌外用”管控力度,为京牌“刚需指标”腾出空间。在北京摇号难已经成为共识,据了解,北京2019年小客车指标共10万个,其中燃油车指标4万个,新能源指标6万个。截至今年5月,北京参与燃油车摇号的有322万人,排队等待新能源车指标的达到44万人。
不过结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较大与城市道路拥堵较为严重等情况来看,北京放宽汽车限购尚无一丝迹象可循。但是,如果将限购对象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上呢?毕竟排队轮候新能源车指标的人数仅44万人,相较燃油车来说较少,加上购买新能源的汽车用户多为刚需,从这些角度来看,北京是否应该取消新能源限购?编辑就从工商联汽车商会的四条提议来分析看看。
工商联汽车商会认为,新能源汽车牌照的占比和供应总量应适当提升,可以考虑2019年、2020年两年由目前的年度配额6万个升级到每年12万个。这一点编辑并不认同。
目前的情况下,燃油车指标和新能源指标是四六开,并且申请新能源汽车指标的人数仅为燃油车指标的八分之一左右。新能源汽车指标的占比和供应总量对比来看已经不低。新能源汽车指标的火爆无非是从2018年开始。记得2014年的时候,北京市刚开始配置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但更多的人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去摇号。当年4月份的第二期配置中,发放了1904个指标,而最后只有286个指标变成了车牌,弃号率高达85%。
2016年4月26日发放的10252个新能源车有效配置指标中,只有2648个指标没有在有效期内转换成牌照,弃号率下降到25.8%。
在2017年个人新能源指标第4期申请时,仅有46254个申请人进入2018年轮候。到2019年的5月,这个数字翻了10倍。
可见,几年前的新能源指标弃号率之高有目共睹,真正的刚需应该在早期应该开始轮候新能源汽车指标,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出于兴趣而摇号新能源指标。
工商联汽车商会认为,无车家庭,应当指所有家庭成员不拥有汽车的户口单位。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十分巨大,但是无车家庭的数量还是十分巨大的,他们的用车出行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刚需,应当得到满足,因此政策应对这类群体有适当倾斜和照顾。此外,针对符合摇号资格且全家无车的群体,也应当视同无车家庭给予政策倾斜。
以家庭为单位来配给指标,这样可以更大概率来选择出真正的刚需。不过,该方案的实施依然有难度,因为“国人的智慧”往往让政策成为漏洞。自2012年起,小客车调控部门就针对“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相关的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后认为,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暂不具备实施条件:一是家庭的定义难以界定,户籍信息难以作为界定家庭的有效依据;二是婚姻登记情况复杂、历史数据不全,审核条件尚不完备;三是针对外埠、港澳台、涉外登记结婚的情况,信息备案或公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有待进一步论证;四是开展“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工作,可能引发虚假婚姻登记等现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工商联汽车商会认为,京郊各区日常生活工作基本在辖区内,很少去五环以内,如划定单独号牌,如“京J D12345”,限定在五环外使用,购买人限定无车家庭且户口在京郊各区。可有效缓解无车家庭的用车困扰,而且不增加五环内的交通压力。
这个提议应该是目前最为靠谱的建议。房山、大兴、昌平、密云、怀柔、平谷、延庆、门头沟基本自成一体,居民平日里去五环次数很少。加设独立牌照合情合理。这也并不新鲜,我们都知道“沪C牌照”,也是被称为全国最废牌照的牌照。沪C的车辆是禁止进入上海市区行驶的,这种牌照只容许在上海郊区行驶。
沪C牌照虽然是上海车牌,其实比外地牌照更废。毕竟非上海的外地车牌,也仅仅是在高峰时期,禁止上几条高架和快速路而已。而沪C牌照最要命的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不准进上海外环以内的车牌。
工商联汽车商会认为,北京市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按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的数据计算,目前在京外地车约有70.9万辆,平均每周办理进京证91万张。五环内停在居民区的外地车也达到了5-13%,五环外达到15-29%,城市快速路中行驶的外埠车占比为10%。而在今年11月份实施外地牌照车辆进京的新政策后,外地车的进京证将有申请次数的限制,在此政策的作用下,外埠车辆将无法长期在北京市内通行,所以,在此政策下的70.9万辆外地车车主的需求将会出现明显缺口,在缓解首都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新能源汽车指标配额的提升留出了活动余量。
不过,限制进京车辆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个城市、地区之间的沟通,来换取北京交通压力的缓解。假如在此牺牲之后,又将余量供应给新能源指标,是否失去了限制车辆进京的初心?
众所周知,6月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下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下文简称《方案》)的文件,明确指出: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并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
三部委联合发文之前,车市也早有预兆。今年车市下行压力大,在6月2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增加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额度,增加的额度原则上按1:1比例分别配置普通车竞价指标和节能车摇号指标,由指标管理机构按月组织实施。单位指标和个人指标的配置比例与现行调控政策单位和个人增量指标配置比例一致,即单位和个人分别占增加配置额度的10%、90%。同一天,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称,2019年6月起,深圳市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为8万个的调控目标基础上,2019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4万个(个人指标占88%,企业指标占12%)。
广州、深圳增加18万汽车指标配额,行业人士多发猜测,北京作为首都,是否跟进?在沉寂了2个月后,行业人士也看出,北京放开限购几无可能。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同比下降6.9%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降幅更为明显。一方面,新能源指标总量并不大,对于整体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迎来负增长,北京或将有所动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