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爱驰汽车技术中心工程师何缙驾驶的爱驰U5,驶过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这是爱驰U5亚欧穿越挑战的重要里程碑。
10天前,由两辆爱驰U5组成的测试车队从西安永宁门南广场出发,开启为期60天,横跨亚欧大陆10余国,总里程超过14000公里的极限挑战。
这将是爱驰U5在上市前最后一次长距离的道路测试。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对此也十分重视,在发车仪式前一晚的0点赶到西安,又在发车仪式之后,乘坐中午12点的飞机飞往芜湖,去对U5的内饰供应商做现场的动员。
在这短短的6个时辰中,付强与车云在西安城墙下的一间茶馆里,畅谈了他关于爱驰以及智能汽车最新的看法。
在谈到此次长距离测试时,付强表示,“通过1.4万余公里的长途测试,能够把用户在未来应用场景中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在U5上市前跑出来,解决掉,这件事很重要。”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产品开发和测试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大多数产品的开发,有几个环节:第一,对车身结构各方面的虚拟开发和仿真;第二,在仿真的基础上,汽车开发要有实物。这种实物分不同阶段,一种是开发阶段的实物,即小批量磨具或手工车,然后是批量工装的车。
从前面的虚拟开发到每一个零部件开始上台架进行测试,这仅仅是一部分。在进入到批量工装,开始准备大批量生产前,还需要保证组成这个车的所有零部件的一致性。在最后一个阶段,还是需要反复不断的验证,通过验证才能够进一步发现一些在极端使用条件下才会出现的一些波况,因为虚拟测试和台下测试中的波况是有限的。
另外,这也是全世界首次电动汽车横跨欧亚大陆官方公开测试,距离最长,条件最复杂,一路不可预知的挑战比比皆是。
从充电角度而言,这也是一次拉练。
“我们虽然跨境出去了,但实际上国外的应用场景和国内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市场很相似,一二线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健全,非这类城市就比较薄弱了。因此我们带了便携式的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设备,希望做到有插座的地方就能给车充电。”付强说道。
60天后,车队将抵达德国的法兰克福,这一次测试也是爱驰对欧洲市场的一次适应性拉练。
“欧洲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现在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根据路线规划,车队将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挪威、法国、瑞士等10个国家。其中,一些欧洲国家被视为爱驰汽车进入欧洲的主要市场。
“挪威、法国、瑞士、德国等国家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市场,借着这个机会我们要在当地市场向大家展示一下爱驰汽车的存在。最后一站我们想在法兰克福车展之前到达,希望借这个机会把爱驰汽车在日内瓦车展之后的一些进展向欧洲的公众,包括我们未来的潜在消费者做一个介绍。”付强说。
不出意外的话,爱驰将是首个真正进军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付强透露,此次长途测试的两辆爱驰U5都是按照欧洲标准开发的欧版车型。
在第四季度实现国内上市之后,明年爱驰U5也将登陆欧洲市场。
付强认为,“这其实也是一个市场机遇期的问题,挪威已经超过50%是电动车了,但是欧洲传统车企在电动产品上还没有太大的进展,这就给我们留下来一定的机会。”
目前,爱驰U5的很多标准是按照欧洲标准在开发设计的。
比如,在安全带方面,欧标相对更加严格,每一个座位是否系安全带都会被标识出来并进行提醒。另外,在内室使用材料、电池包是否安全、环保,能不能降解,会不会造成次生污染等方面,爱驰都严格遵循欧洲标准。
“在主被动安全方面,为了满足欧洲安全法规,我们也是反复测试,基本上分该拿的都拿到,特别是对后排的儿童,包括对行人的保护,我们也都做到位。”付强强调,在国内的配置上,大部分也会按照欧洲标准来做,“欧标我都已经做到了,没必要在国内再重新做一套标准。”
尽管造车新势力被不断质疑,但对于车辆的安全标准,谁都不会放松。最近,在C-NCAP最新一批碰撞测试中,已经上市的小鹏G3、蔚来ES8和威马EX5都取得了五星的安全碰撞成绩。
显然,这是个好现象。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和电动车电池起火等安全事件,电动车路线开始动摇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付强仍然表达着乐观。“后补贴时代怎么活,最终靠的是产品竞争力。”
付强认为,补贴退坡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从几年前,国家就规定了补贴退坡的时间表。“我们公司是2017年2月份成立的,按照产品开发的周期来算,我们的第一款产品赶上的肯定是后补贴时代,这是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的事情。”
所以,从一开始,爱驰就需要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后补贴时代的产品切入点和竞争优势。
“很多品牌当时由小车切入,而爱驰按照现在的这个定位和标准开发出这样一款产品,一下打到国产高端和合资主流这个段位,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实际上我认为在后补贴时代这种段位是最有希望的。”付强回忆当初在做产品定义时说道。“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消费趋势变化一是智能化,二是更注重产品品质而非品牌,在这两块爱驰都有比较强的优势,来填补消费需求。并且在当前市场上这个品类、这个段位的车型很少,爱驰机会很大。”
智能化和品质,被认为是爱驰汽车未来取胜的机会。
然而,目前市场上以智能为卖点的车型,功能雷同,缺乏行业统一标准,除了能联网、语音控制和车载导航之外,智能化应用乏善可陈。
付强倡议说,“其实大家应该一起来做一点工作,就是定义智能汽车,这个品类的定义我觉得到这个时候需要做了。”
在付强的心里,对于智能汽车如何定义呢?
“智能汽车很重要的几点,第一是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至少要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第二是智能座舱和交互;第三是随时在线;第四是要能实现OTA进化升级;同时,要有能够支撑以上这些电子电气架构。”付强说到,“这些是智能化的基础,也是爱驰现在构造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付强坚持爱驰不会全部都自己做。“我们不强的部分不要自己做,要从车和消费者需求出发,把主要力量放在车联网交互上,做好把车作为物联网节点接入到那些生态上。”
目前,这件事是爱驰的人工智能中心正在做的。爱驰也和四维智联这样的知名企业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开发。
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同行,在看到爱驰启动中欧长距离测试的消息时,都来向笔者打听具体的情况,并对爱驰的这次行动表达了赞许。
“长距离测试是必须做的。他们做的不错。”一位友商这样表示,他很羡慕爱驰能开启这趟跨越亚欧的挑战之旅。
奔驰在挑战之路上的爱驰U5,就像是西行路上的取经人,经历无数磨难与考验,才能最终到达彼岸。慢工出细活,希望更多的造车新势力用品质为自己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