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编辑
![]()
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吃瓜。
01先回顾一下新闻:
7月23日,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北汽集团宣布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并持有其5%股份【其中包括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额外等同于2.52%股份投票权的权利】
北汽拿下戴姆勒股份其实不是什么稀奇事,2015年那会,北汽主帅徐和谊就公开表示过:
“北汽正在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谈股份收购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团将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之一。”
![]()
02李书福豪掷90亿美金,高价买股份,争夺戴姆勒资源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吉利李书福先入手了。。2018年2月23日,吉利宣布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
当年吉利买下戴姆勒集团9.69%股票权的时候,戴姆勒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在85欧元每股左右。吉利直接豪掷90亿美元现金!
注:北汽放出要购买戴姆勒股权消息时,戴姆勒股价基本稳定在了55欧元每股左右,即使是最高点也仅在65欧元每股,比吉利不要便宜太多!
吉利斥资购买以后,也没有闲着,整体动作迅速且稳健。
2018年2月收购相关股份,10月成立合资公司。
注:2018年10月,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
2019年3月,双方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各持股50%,有报道称2022年起,他两还将一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
03北汽25亿欧元购入5%股份,稳固地位
这一系列的动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北汽紧张了很多。要知道北汽和戴姆勒的合作历史远远长于吉利。
北汽和戴姆勒在2005年就开始合作了,对比吉利,北汽和戴姆勒更像是浸透式合作,在合作的十余年的历史中,北汽和戴姆勒以交叉持股的方式合作。
2005年,戴姆勒与北汽共同成立了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2012年,北汽集团控股的北汽福田与戴姆勒成立合资企业,生产中重型卡车;2013年,戴姆勒收购了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公司北汽股份(01958.HK)的股权,成为北汽股份的董事会成员,持股9.55%;
2016年,北汽集团收购福建奔驰35%的股份,也就是说,奔驰品牌在国内均有北汽成分。
2018年,北京奔驰收购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后更名为北汽蓝谷],持股3.01%。
或许吉利与戴姆勒在新能源车上的合作,是压垮北汽犹豫不决的最后的一根稻草,吉利大举与戴姆勒一起进军新能源车,意味着戴姆勒集团将原本有可能投入到北京奔驰的资源,分至吉利一方。
你要是北汽,你也会担心:我十多年的经营怎么办?
![]()
此前,有报道称,戴姆勒集团曾向北汽集团保证,任何涉及奔驰品牌和中国合作伙伴的新合作形式,只有在与北汽集团达成共识后才会出现。
明显的,吉利的大步伐已不足以让北汽集团安心,北汽集团必须要通过增持戴姆勒股权维持自己的蛋糕。
那吉利的反应呢?
就在北汽宣布入股戴姆勒的当天,吉利称将会致力于对戴姆勒的长期投资。[ 大家感受一下,这个长期合作的味道
互相制衡,合理的竞争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而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态度,戴姆勒则十分谨慎,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采取单一合资的方式,从当初吉利二级市场收购之路也能看出,戴姆勒本部对这个突入起来的造访者,还是持有观望态度。
目前看来,吉利上位并非易事,戴姆勒需要考量的还有很多。而一旦吉利成功上位,北汽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但是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两家合资公司必然会相互制衡、博弈,这就意味着戴姆勒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并且正向的竞争关系必然会推进产品制造水准的提高。
车企的竞争,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百利无害的。以更合理的价格,体验更加先进的技术,有何不可?
![]()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车则客服,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