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北京地区将在今年10月底出台新政,拟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目前快递和外卖用车。如果政策真的出台,请政策决策者先给外卖小哥一条生路。新能源车推广利国利民,跟外卖小哥有几毛钱关系?
那么灵魂拷问来了,你点外卖吗?你能接受外卖送单延时吗?你能接受每单外卖价格大幅上涨吗?你能想象叫不到外卖的场景会给你带来多大影响吗?
![]()
都传说外卖小哥月入过万!有人为他们算过一笔账:一天要工作12小时,保证60单以上,平均每单耗时12分钟。一次性完成多单情况与闲暇时无单情况相抵忽略不计。
其实没那么容易,外卖小哥不能出现客户因为送达时间过长等问题投诉,不能出现电动自行车被扣,不能出现外卖被偷,不能出现违章,不能出现拒单等……
你能看到的外卖小哥,基本都处于焦急地飞奔状态,他们拖不起也等不起……
![]()
如果现在让外卖小哥换一台电动汽车,他还能像以往一样完成工作吗?我们来畅享一下驾驶者一台A00级电动汽车的外卖小哥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把三千元的电动车换成了五六万起步的电动汽车,他需要送多少外卖才能把车赚回来?
其次:他需要在接单和送单时找好车位,否则将会受到违停处罚甚至拖车,尤其是在外卖需求很大的居民区和CBD,停车难上加难。
![]()
再次:电动自行车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充电地方,电动汽车需要找具有停车条件的充电站,而且停车要收费,成本又提高了。
还有:如果赶上一群外卖小哥到同一个地点送餐,是不是要造成某个区域的交通堵塞了?
……
有点不敢想!不知道政策的制定者吃不吃外卖,是不是也体会一下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的生活。
![]()
与快递不一样,外卖的频次太高,集中度不强。相比快递有集中的中转站和按区域批量流转不同,外卖的发生时间不确定,接单地点不确定,送达目的地分散。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还勉强可以蹭个空地停一下,电动汽车就不行。
快递小哥可以在楼下等你下来取件和收件,外卖小哥做不到,因为他必须要尽快赶去送下一单。
![]()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初衷是节能环保。从宏观角度看,是大战略的延伸,而推动新能源车应用的成本一部分由国家补贴承担,一部分由消费者自己买单。
2019年六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13.4万台,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约90%。2019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65%。网约车与出租租赁市场的推动使A级车成为了主流车型。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透露,北汽新能源上半年累积了数万台订单,均来自滴滴出行、北京市电动出租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和租车平台。
![]()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能源车的推广在B端走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上规模降成本,推动家用市场的普及。这条路线没错,然而急功近利会适得其反。
个人营运车辆和终端物流对于成本的敏感性超强,强推政策必然带来终端配送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整个生活链条带来蝴蝶效应,进一步推高都市人群的生活成本。
2019年,北京市曾鼓励出租车置换新能源车型,并给予最高超过7万元的补贴,然而响应平平。出租车司机担心的是续航里程不足、充电时间长影响接单效率和接单量,同时更担心电池后续维护成本过高。
![]()
至少,在现阶段燃油车和混动车在出租车营运层面与新能源车势均力敌。如果区域范围内强推新能源车,首先要考虑充足的配套来提升使用体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忧虑。
中国对外运石油的依赖度超过70%,新能源的应用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如何直面深层次的影响,是科学决策与科学发展的关键。
![]()
比如,乙醇汽油的推广推高了玉米价格,导致家畜和家禽饲料成本提高,进而影响了鱼肉蛋市场价格。
同理,新能源汽车在涉及民生领域推广初期的成本必然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市场化选择与政策引导一个也不能缺位,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提前进入角色,通过场景推演推断某个决策带来的连锁反应。
![]()
写在最后: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产业升级来带动,譬如中国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变革,让物流产业成为带动生活方式变化的主动脉。在没有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配送的当下,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成为互联网+生活方式的终端服务者。那么,这些“小哥”们赖以实现物流服务的交通工具直接决定他们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本!
一单外卖,可能直接决定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否有信心留在一座城市,进而决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向,不要让一个产业决策成为“赶人”的决策,这样的结果不是大家想要的,也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