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降价,从今年4月份开始便一直是热门话题。在这个节点上,增值税的下调迎来了众车型的一轮官宣降价热潮,这在目前车市不景气的现状下,无疑是一个无奈却又不得不为之的选择。紧接着,带着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的“负担”,国六标准突然在多省市提前实施,“三重打击”之下,终于引发了市场终端价格大幅下降的“崩塌局面”。
这种降价潮最明显的表现,还是在豪华车领域。如果上网随便打几个“豪车”“降价”“优惠”这类型的关键词,清一色的都是最新的豪车降价消息,而且动辄就10万甚至50万的优惠降价力度,堪比平时在街边看到白纸黑字大写的“最后一天,清仓大甩卖”紧张刺激那般氛围,无不充斥着“小手一抖,豪车我有”那股近在咫尺之感。
![]()
翻查了一下各豪车的降价优惠力度之后,优惠程度小到能买台飞度,大到竟能买台保时捷?
(捷豹XJ优惠力度)
![]()
(宾利飞驰优惠力度)
果不其然,原本大家一致认为的豪华车型或是百万豪车,都是处于市场金字塔顶端,基本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因为这一价位的阵营,咱们可以视为另一个市场,是面向众土豪及高级精英人群,并非简单的家用取向的普通消费者。只不过,像捷豹XJ这种旗舰型轿车,高达30万的优惠力度,硬生生的被“贬低”了一个档次。
这种案例比比皆是,7月初本田公布的旗下顶级旗舰跑车NSX优惠100万,某二手车商发布的:1300公里的准新车,也是亚洲独此一台的布加迪Chiron也直接优惠1000万处理。可见,保持28年连续增长的中国车市,在这突如其来的负增长中,仍能感受到它们的措手不及。
而这种大幅度的优惠表现,除了政策影响,还是受到了两方势力的冲击:一是消费市场已经区域饱和。部分车型在某些地区始终打不开局面,不提供让利很大程度上会卖不出去;二是来自二级市场的冲击。车市不景气,加上受限于租金、人工等成本因素,很多车辆都会通过二级市场,也就是俗称的“汽贸城”进行销售,品牌种类繁多且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二级市场,车价往往也与4S店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夹在厂家下放的指标和二级市场带来冲击的一级市场,处境自然变得很尴尬。
(特斯拉第四次调价价格表)
一方面是有车企为不断降价优惠而感到忧愁,另一方面也有车企趁着这波降价潮炒起自身热度,引起消费者关注,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截至目前为止,特斯拉已经经过了7次的调价了,即便是最新上市的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四驱版本,总共也有6万左右的降价幅度。
只不过,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再度退坡,特斯拉的顺利国产,以Model 3为突破口,用更加平易近人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中国潜在客户,即便会褪去特斯拉“社会身份”的光环。
其实,特斯拉此举是有原因的,根据英国汽车保险公司Veygo的一份搜索大数据显示,在中国,搜索量第一的汽车品牌正是特斯拉。有了用户关注的热度基础上,在大打“亲民牌”,以谋求“鲸吞”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只不过,频繁降价也让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排斥,也曾经出现降价10天后便“反悔”的情况。
大咖点评
不管是传统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还是豪华车市场之间的价格战,最大的受益者依旧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大咖自然也很愿意看到各车企的车型拥有更大的优惠力度,但换个角度来看,车企为了利润,不得不从各处压缩成本,最后来到消费者手里的,或许就是一台被“压榨”干净的产品,届时质量、安全、配置等方面能保证吗?因此,价格绝对不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产品线的宽广度、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技术上的实力,才是能够更好应对这场“寒潮”的硬核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