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说起“后驱”就会眼前一亮,尤其是喜欢“驾驶”的朋友,网上常常能看到“前驱结构简单、空间大、成本低,后驱操控出色、空间小、成本高...”这样的论点,但似乎也有些自相矛盾,因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家品牌都爱用后驱,为什么厂家会“舍近求远”,采用更复杂的后驱呢?既然都觉得后驱车更好,那为什么现在厂家大多数都是在生产、销售前驱车型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一下前驱和后驱那点儿事儿...
▼
什么是前驱、什么是后驱?
优缺点各是什么?
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弄明白什么是前驱、什么是后驱。
1、前轮驱动:前轮驱动是汽车设计中的一种传动方式或动力分配方式,发动机只驱动车辆前轮。(来自维基百科)
优点:
1)空间利用率高。目前大多数的量产车都是采用前置前驱,并且采用横置发动机布局(少量采用纵置),而且省去了向后轮传递动力的传动轴,所以动力结构更简单,第二排地台中央也不会有大的凸起。因为横置布局,发动机为车内匀出来不少乘坐空间。
2)动能损耗更低。由于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轴都在汽车前部,发动机跟驱动系统更为接近,因此动能损耗较小。
3)组装简单。由于动力总成比较集中,往往可以组装成一个整体再安装到车身上,装配效率更高。
4)驾驶难度低。相比后驱,前驱不容易甩尾,对于大多数驾驶员来说比较安全。
缺点:
1)操控性能较差。前置前驱的车型在操控方面的确普遍逊于后驱车型(也不绝对),因为前轮承载的功能太多,既要驱动车子,还要完成转向、刹车...所以在激烈驾驶时前驱车往往极限更低,易推头。
2)转弯半径大。前轮要兼具驱动、转向、刹车,导致前轮结构复杂,轮胎的转向角度受到影响。
2、后轮驱动:后轮驱动是指汽车设计中,发动机的动力只驱动后轮的动力分配方式。后轮驱动车的前轮在行驶时不产生动力,只起到承重和转向的作用。(来自维基百科)
优点:
1)操控性好。后驱和前驱似乎正好相反,优势在于操控。后轮负责驱动,前轮负责转向和刹车,这样“分工合作”,每个车轮的功能都可以发挥到极致。极限驾驶时重心后移,后轮往往能拥有更强的抓地力,驾驶技术比较出色的司机朋友还能利用重心转移完成“漂移”动作,所以后驱车型的玩乐性普遍强一些。
2)扭矩转向基本杜绝,因为半轴长度相等,左右轮间扭矩一致。
3)转弯半径更小。前轮只负责转向,结构变得简单,让前轮可以有更大的转动角度。
缺点:
1)空间利用率低。后轮驱动的结构复杂的多,首先后驱车型也分前置后驱、中置后驱以及后置后驱。后轮驱动车型的发动机往往都会采用纵置,即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向与行车方向平行。
(纵置发动机与变速箱占用空间大)
因为发动机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所以纵置发动机布局要不加长发动机舱、要不就是缩小乘坐空间。目前大多数的后驱车是采用前置后驱,所以发动机到后桥之间需要“一根”复杂的传动轴,这也必然会侵占车厢内部空间。
2)操控难度大。后驱车型相比前驱更容易出现“转向过度”的状况,俗称“甩尾”,需要高阶的驾驶技巧才能驾驭。
“前驱”真的更简单?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家品牌都爱用后驱,像甲壳虫、911甚至都是后置后驱,而且如今标榜空间大的“客运车”也同样是后置后驱,但这似乎就与“前驱结构简单、空间大、成本低,后驱操控出色、空间小、成本高...”的论点相左。所以为什么各个厂家在那个技术并不太发达的时代选择更复杂的后驱?
(保时捷911)
(大众 甲壳虫)
这个质疑其实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汽车诞生时正是因为没有复杂技术才会使用后驱形式,主要是因为后驱更容易“造”。因为后驱从发动机到变速箱,再到传动轴、差速器,最终动力传输到两个半轴,整个结构如同穿糖葫芦一般,如果是后置后驱那就更简单直接了。而且这种轴对称的布局可以规避一系列发动机运转起来以后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BMW 3系(E30)
之所以说当年前驱车“造”起来更复杂也是有原因的,横置发动机布局导致前桥左右半轴不对称,发动机启动后会出现“扭矩转向”,而现在的汽车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规避了。
(不对称半轴)
“后驱”就是性能车?
只能说是大部分,因为后轮驱动的先天优势让它在操控性、可玩性方面就要比前驱车更强,但也不代表前驱车弱,像是雷诺的梅甘娜R.S Trophy-R和本田的Civic TYPE-R应该算是前驱的巅峰了,纽北圈速碾压一众后驱性能车。所以“性能”二字也只是一种相对标准,前驱不代表弱,后驱也不代表强,取决于各自的调校水平。
(梅甘娜R.S Trophy-R)
(Civic TYPE-R)
为什么前驱越来越多、后驱越来越少?
后驱车在操控方面优势明显,但如果只是普通的家用,后驱和前驱在日常使用中的差距并不大,但二者在空间、成本方面差距立竿见影。
首先空间方面前驱采用横置、少了传动轴,的确是可以有效降低空间占有率,不仅能解决后排中央地台凸起问题,还能增加前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发动机、变速箱平行排列,整个动力总成集中在前桥位置,防火墙前移),“省下来”的自然是切切实实体现在了乘坐感受上。
(后驱)
第二是成本,包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越复杂的结构在设计、生产时的成本就会越高,简化结构、提高利润是每个车企都在不断摸索的过程,所以前驱也自然成了最优解。而对于用户来说后驱车的使用成本也要更高一些。例如多了传动,所以机械效率更差一些,油耗也就更高。
(前驱车前桥)
多数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是元化的,操控并不是唯一的诉求,而且这一部分的消费群体基数又非常大,所以大部分追求功能性、实用性的普通家用轿车当然会选择这种性价比极高的布局形式。由此看来前驱车越来越多、后驱越来越少这种状况也是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
下期我们聊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为啥有顿挫,各家双离合有啥不一样?”。
图片来自:CarNetShow、wheelsage、维基百科 请版权方联系付稿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