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丰田的此番合作的,很有可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整体走向及市场竞争格局。但前提是,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二者,是否真的能够如同公告里表述的那样,“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
文 / 聊哥
>
继上个月初,丰田“牵手”比亚迪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并随后得到丰田在其电动车战略发布会上的些许单方面确认后,二者的相关具体合作事宜,如今正式被双方同时公告于天下。
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相继“官宣”,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与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比亚迪官微公号截图
细看公告内容,不难发现,主要包括和对外释放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其一即为上述的确认双方已经签约开展合作这一事实;紧随其后,又分别对比亚迪和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实力,作了简要介绍并肯定;最后,简要交代了双方走到一起的初衷,以及未来共同致力的方向。
“双方认为,为了减缓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以进一步普及纯电动车为目标,有必要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因此在纯电动车型共同开发方面达成了合作。”在笔者看来,公告中的这一小段言简意赅的透露出了,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两位翘楚,比亚迪和丰田超前的思想觉悟意识。
一如早前我们在《丰田“危机感”加剧,“牵手”比亚迪是大格局大智慧》一文中所强调的那样,正在寻求“大象”加速转身的丰田,选择与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优秀本土新能源企业开展合作,体现的是一种大格局和大智慧。当今世界,放弃“零和博弈”守旧思想,积极开放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趋势。
尤其是在波澜壮阔、市场竞争格局正面临颠覆和重构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唯有合作才有未来。
可以预见,如若比亚迪和丰田真的能做到超越简单的竞争关系,将结合各自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共同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车产品,那么无论是对于推动纯电动车的进一步普及,还是重塑今后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格局,都将起到超人想象的巨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比亚迪和丰田和“牵手”业界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已知晓,此次再爆出二者合作的消息,外界已然不再倍感震惊。不过相比之前更多的只是网上盛传及丰田的单方面“顺带式”回应,此番官宣不仅更加正式,还是双方共同宣布,释放出的有关合作事宜的信息点也更加具体和明确了些。
譬如,除了此前外界众所周知的,比亚迪将会向丰田电动车供应动力电池外,二者还将在整车的研发层面展开合作,并覆盖电动轿车及SUV产品。还有,从此次公告来看,即便是动力电池领域,也不是外界之前普遍以为的浅层的比亚迪向丰田“供货”,也包括共同开发新的电池技术和产品。
要知道,丰田其实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而从目前业界的普遍观点来看,这很有可能会是下一代车载动力电池演进的方向。
还有一个细节点,据笔者观察虽说此次“官宣”是比亚迪和丰田脚前脚后进行,但比亚迪在当天的官方微信公号上以头条“重磅”的形式进行了发布,而丰田中国则是选择在其官方网站的一角“转载”了这一消息,并未在流量更足的官微同步推出。而且,丰田中国的官宣从标题到内容,都与比亚迪一模一样。
有点意思!毕竟,从以往汽车圈的各车企间的“牵手”与合作官宣形式来看,通常会有些“一中各表”的一味,虽说合作的事实相同,但各自的侧重点也会略有差异。比如最基本的各自名称排序上,是“A与B”还是“B与A”,看似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终究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大多数国人消费者而言,早已经是世界级汽车巨头的丰田,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销量规模,确实要高出比亚迪不止一个段位。这个时候,同样在看待“牵手”这个事情上,比亚迪显得更加的激动与高调一些,也实属正常。好比去年的长城与宝马的合作,同样一度叫长城兴奋不已。
关于二者缘何能够走到一起,除了公告里体现出的“大我”之外,站在“小我”的角度,我们在上述相关文章中也进行过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简而言之,比亚迪正在寻求动力电池对外供应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化,丰田急于加速电动车战略和需要得力的本土化合作伙伴,双方具备足够强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空间与潜力。
此外补充一个现实背景,众所周知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的新能源车补贴已经大幅退坡、明年之后将彻底退出,这对于现阶段尚不具备购买“性价比”优势的电动车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
这个时候,丰田想要将2030年战略提前五年,在2025年实现整体55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为100万辆)的激进目标,简直难于上青天。
大车是不现实的,唯有积极发力小型车市场还有一丝希望,而比亚迪当前正在尝试的同样是更积极的“小型车”战略。可以说在这方面,比亚迪与丰田同样是不谋而合,合作空间与潜力巨大。
综上种种,笔者个人是非常看好比亚迪与丰田的此番合作的,两大新能源汽车巨头的此举,很有可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整体走向及市场竞争格局。
但前提是,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二者,是否真的能够如同公告里表述的那样,“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
车市裴聊
往期精彩回顾
捷达VS5预售12万内自带光环,能抢占自主SUV多大领地?I 车市裴聊
“被外观耽误的新车”,智能安全再升级—试驾WEY品牌新VV6 I 车市裴聊
拟取消触摸大屏“逆潮流”而行 ,马自达的执拗何止这些 I 车市裴聊
红旗反弹明显 40万的HS7能否攻克豪华中大型SUV堡垒?I 车市裴聊
……
更多精彩,可动手戳二维码 ↓ 关注车市裴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