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寨产品,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一系列产品,最著名的莫过于雪碧VS雷碧,康师傅VS康帅傅,殊不知,其实我们很多国产汽车也都是山寨的产物,而且有的甚至比正品风头更盛。
外观山寨
NO.1 众泰SR9 vs 保时捷macan
英国媒体Autocar曾在文中如此评价众泰汽车:“这是一家以抄袭成功车型设计’闻名’的中国车企。但不得不承认,众泰靠抄袭这一独特的路子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因为你之前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牌。
众泰SR9就是最成功的例子,这款车型几乎完全照搬了保时捷macan的设计,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不仅仅是外观,连内饰都大量抄袭了保时捷。
保时捷高管也在上海车展上看到众泰SR9,露出了难以言表的表情。
没错,众泰SR9也堂而皇之的上了上海车展的展位,难以想象的是,由于外观高度模仿保时捷,上市之初,SR9销售火爆,三天定出了两万辆的订单,甚至还要加价提车,但是后面就开始销量暴跌,只能说明抄袭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如果你要说,众泰抄袭的如此明目张胆,为什么保时捷不去告他,原因是有下面这个失败的例子。
NO.2 双环S-RV vs 本田C-RV
2002年本田C-RV进入中国,2003年双环的S-RV就紧随上市,双方的相似度有多高明眼人一看便知,凭借着不到9万元的售价,超高离地间隙,2.2排量,大空间等优势,销量极其火爆,2004年便卖出了1.2万辆。
本田当然看不下去了,手握外观专利的本田一怒之下就把双环给告了,要求索赔3.485704亿元人民币。但结果却是本田败诉,因为双环以本田“心存不轨”的理由来反呛本田,称本田控诉双环是出于对自主品牌不公平,属于不良的压榨行为等等,2015法院最终裁决驳回本田的诉讼请求,并判本田给双环赔了1600万!
NO.3 陆风X7 vs路虎极光
陆风和众泰无疑是近几年中国山寨市场上的明星,众泰活的好好的,陆风x7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2011路虎极光出世,一向严肃方正的路虎居然造出了那么时尚的车型,保留了LRX概念车的很多元素,但是2014年陆风x7就个李鬼也出现了,把路虎都惊的一愣一愣的。路虎在忍耐了两年后,终于就外观侵权一事将江铃控股(陆风汽车母公司)告上了法庭。
经过长达3年的多次诉讼,路虎和陆风之间的知识产权案件终于落下尘埃。近日,捷豹路虎在其全球官网上公布消息,中国法院支持了路虎的请求,裁定陆风X7抄袭了路虎揽胜极光的外观设计,必须立即停止侵权,现款陆风X7停产停售。
但其实这已经属于迟来的正义,因为几年的销售,陆风X7已经进入了产品生命线的末期,陆风X7甚至早就不怎么销售了,这次胜诉也只能是聊胜于无。
其实不只是外观,自主品牌车型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抄袭的影子。
内饰山寨
如果你看这图,遮掉车标,你真的只会觉得和上一代奥迪A6L的内饰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众泰Z700,是大名鼎鼎的众泰皮尺部产品。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给它三天时间,圆你豪车梦想,五万买玛莎,十万买大牛。
这张图就更加明显了,德系品牌一直是被抄袭的重灾区,这是国产品牌江淮瑞风S7,像哪一款德系车型的内饰就不用多说了吧。
技术山寨
从第一代的哈弗H6身上,相信不少人就能看到一些端倪,特别是内饰上,和本田的CR-V有些雷同。但挖深一个层次,从技术方面,特别是底盘,哈弗H6的底盘整体设计和CR-V十分相似。从下摆臂到横拉杆等设计,相信哈弗H6在研发之初从CR-V身上借鉴了不少。
除此之外,长安CS75底盘也有很明显抄袭丰田RAV4的影子。
还有长安睿骋与丰田凯美瑞底盘基本一致,长安悦翔V3 与夏利底盘基本一致······其实国内厂商各种技术抄袭的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名字山寨
福特野马在国内不能叫野马,只能叫Mustang,因为中国还有一个川汽野马,号称比福特野马更早建立,但是福特野马在1964年就已经生产销售了,只不过川汽野马在中国更早注册而已。
英国莲花在国内也不能叫莲花,只能叫路特斯,因为中国更早注册了一个叫青年莲花。
总结:
其实针对山寨的这个行为,关键看你车企后面怎么定位和规划。日本车企在刚开始也是靠山寨起家的,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克莱斯沃,沃尔沃,大众,福特,雪佛兰,都“有幸”让丰田抄袭过。
但后来丰田从设计变成了少量的借鉴,最后设计完全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人家欧美车企有完整成熟的产品,你白手起家,向人家学习和借鉴,叫“逆向研发”这没什么不好。但是你只会完整山寨照搬人家的设计,外观抄完抄内饰,内饰抄完抄底盘,不思进取,没有开发出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在知识产权,专利法律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只会是死路一条。
比如比亚迪和吉利,早些年也是山寨了很多车型,但现在的比亚迪和吉利,已经和当年不一样了。扩张后的比亚迪和吉利,拥有了独立自主研发车型的能力,无论是从表面设计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再需要进行模仿抄袭了。
近几年,中国也在不停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想要从“中国制造”努力升级为“中国智造”只会越来越鼓励自主创新,这些山寨行为也会不被鼓励甚至被打击。而想要摆脱山寨大国的形象,也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