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震撼感的来源
所有过往的实体陈列若是脱掉了历史就是一个死物
没了震撼感,建筑就是家门口的物业大厦
雕塑就是商场里的工艺品
绘画就是价格贵了一点儿的招贴画
碎片先生,艺术人文分享者、资深历史教师。
2016年,他在喜马拉雅FM “人文艺术电台”开播了一门叫《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课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把看似枯燥的西方艺术史讲得通俗易懂。至今,播放量超过420万+,深受网友们的喜爱。
左手连接着技术和美学
右手盛放着生活和情趣
我给艺术在文明史中选择了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标签,那就是“桥梁”。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读书时学习的高等数学或者物理知识很难在生活中派上用场。那不是因为这些学科“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太专业”。反倒是让人觉得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好像比较能排解郁闷,指导生活。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那要看怎么去定义。比如,我们平常闲聊时也几乎不会讨论“孙悟空的文学形象如何反映了明清时期对人性解放的诉求?”这样的问题,这难道不专业吗?
▲中央美院一组名为 《真假美猴王》的毕业作品在网络走红
只有艺术,左手连接着技术和美学,右手盛放着生活和情趣。这才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大智慧。
“艺术史”并不是单纯的记录哪个名人在何时的作品如何,而是在用艺术范畴来表达时间的流淌,说到底就是一种“相对另类的历史教科书”。
想在旅行的途中
“编织一张看世界的网”
应该读读艺术史
很多人会觉得,只有学艺术专业的人,或是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人才需要了解艺术史,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我看来,艺术史是另一种阅读历史的视角,是认识世界的其中一扇大门。
大部分人出国旅行看世界的方式,就是看看当地的自然风光,品位一下风土人情,再听导游讲讲历史故事,而对于艺术,他们并不感冒。
除非是提到一些世界知名的艺术家,或是耳熟能详的艺术品,甚至是这些人和作品的背后有着足够曲折离奇或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比如梵高和他的《星空》。
但其实,太过于精细在哪个画家的癖好,家族的恩怨,并不算是最好的分享手法。因为任何一个特定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由他生存的时代主题来驱使的。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提纲挈领的了解那个“时空轴心”的“扭力”。这样,我们拿到的不仅是某人的传记、某件作品的传承。而是一把“时光的尺子”,一本“过去的辞书”。作为历史学科班出身的人,
所以,当我在做自己的节目《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我其实在讲述“背后的时代”而不是“背后的故事”。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装饰而不是主流。所以,如果不是偶尔休闲而是想编织一张“认识世界的网”,那文明发展史的视角是我们最好的指导。
挖坑要用铲子,喝水要用杯子
文艺复兴是现代普世价值的来源
除非你真的有特别喜欢的艺术爱豆,需要按他的生活轨迹去旅行。否则,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城来展开一段艺术之旅,一定是历史价值第一性的。
我们挖坑要用铲子,喝水要用杯子。他们是达到目的的中介。
说到西方艺术史,肯定会想到“文艺复兴”这个词,文艺复兴不仅仅和艺术相关,它是五百年近代史的开端,也就是现代普世价值的来源。我们每一个当代人只有寻着自己最熟悉的三观去认识更古老的事物。
当你接触意大利,你不是单纯的认识那片土地,其实亚平宁更像一扇穿越之门,他是“艺术小白”们开启读懂欧罗巴的第一站。
那里有对古典的模仿,也有古典本身。即使你去了意大利,没有一次性得到真谛知识,但从“引起兴趣”这一点来说,意大利也是开启西方艺术之旅的最佳首选。
当然,还有爱琴海文化圈,克里特、迈锡尼、德尔斐、雅典、伊斯坦布尔、特洛伊和以弗所都是不错的选择。
他们形成了希腊文明的“古风时代”到“城邦时代”再到“希腊化时代”的完整闭环。
古代近东文化圈,开罗、亚历山大里亚、沙姆沙伊赫、海法、伯利恒、拿撒勒都是必到的地方,当然还有那难以绕过的耶路撒冷。
这些都是比希腊更久远,同时又是希腊辉煌之后依旧保持着自我特色的千年文化重镇。
所以,我不喜欢自然景观的旅行,唯独钟爱人文景观的探索。
我去西方国家旅行,看到的就不只有西方的文明和历史。因为西方文明的发源不仅只有“西”,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东”。
综合概述起来,就是所谓的“东地中海地区”。这里是“爱琴——北非——小亚细亚”文明大三角区域。相对应的就是希腊土耳其、埃及、以色列三块文明区。
历史是震撼的来源
看“真迹”就是为了感受那种震撼
在我看来,历史是震撼感的来源,没了震撼感,建筑就是家门口的物业大厦,雕塑就是商场里的工艺品,绘画就是价格贵了一点儿的招贴画。
我喜欢的艺术作品,没有特定的“哪一件”,只有“哪一类”。残损而原貌的艺术品,承接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品,是我特别钟爱的两大类别。
第二点很好解释,不仅是因为我本身学的专业,而是因为所有过往的实体陈列若是脱掉了历史就是一个死物。而第一点,有人不解,为什么喜欢残损的而不是保存完好的?
当你在鉴赏一件艺术品时,若它呈残损状态,这就很像在“解剖”,不仅是表面的还能研究内在的手法、材料和工艺。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另一种美好的趣味。
更重要的是,那种残破表现出来的真实是非常具有临场感的,当你面对这样的艺术品时,仿佛是有温度的,而那个创作它的人可能只是去休息小憩,喝杯温水,马上就会回来了。
探寻“真品”细节的乐趣
去现场“接受信号”
感受骨酥肉麻的快感
我们出国旅行,在博物馆、美术馆看到的“真迹”“原作”,除了感受那份历史带来的“震撼”,还有很多细节的乐趣值得探寻。
最直观来说,就是尺寸问题。比如画作,一般我们在书上,画册上看到的,其实都标注尺寸的。
但是那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尤其是热爱艺术的人,大多是感性的,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就更低。对于一幅作品的“心理尺寸”和实际状况往往大相径庭,而这种认知错位正好就会影响我们对特定作品的正确理解。
高清画册可能有时比在现场看的还清楚。但是我们无法做两件事,第一是光影变化时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第二是从“物质”的角度去更多地获得一件作品的信息。
比如很多作品本面的信息,可能是签名可能是另外作品的底稿。甚至是作品的味道,都是全方位欣赏它不可缺少的元素。
还有一点听上去可能有点玄虚,古罗马人认为任何一件艺术品身边都有一个保护神,从作品诞生那天开始一直伴随左右,所以我要看真品的最中要一个原因就是去现场“接受信号”。
这四个字不需要多解释,我相信大家一定理解那种骨酥肉麻的超级快感。
带孩子出国旅行看艺术品陶冶情操
先教会他们“喉咙静音”
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尽早接触艺术,学习历史,陶冶情操。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带他们出国旅行,博物馆、美术馆都能见到不少中国孩子的身影。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建议家长朋友们首先自我教育。不要觉得所有的投资都要直接砸在小朋友身上,其实自身学习和投资更重要。
无论教育机构怎么发达,理念怎么先进,孩子终究是家长自己的。教育的第一起跑线就是家长。长久陪伴和有效陪伴是两回事。有效的前提自然是能力的提升。
所以,希望孩子喜欢艺术,那就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除了学习艺术的知识,还应该重视培养参观的礼仪文化。希腊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看一个人是不是文明人,只要看他能不能看懂悲剧就可以了。”
我们套过来用:“看一个人是不是现代文明人,只要看他守不守公德就可以了。”很多朋友知道去博物馆、美术馆应该手机静音,但他们似乎忘了,喉咙也要静音。
很多时候在这些地方噪音的来源,并不是手机,而是嗓子。
另外,逛美术馆和博物馆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套路。读懂美术馆要了解过往的艺术门类发展脉络甚至是特定标本。
这样你才能在一件作品中看到作者借鉴了哪些花样,什么概念,以达到通过作品的彼此交流。这是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的。
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识教育。在博物馆我们看到更多的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带有文物价值的艺术品。
在这里浏览时,我们最重要的是掌握时间线索所引导的物质文明变化,说简单点就是器物形态材质加工工艺的变化。从认知顺序讲,博物馆的游览经历是美术馆游览的基础。
想在一趟旅行中能速览当地的艺术文化,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认真做好功课,或者带上一个做了功课的朋友,比如我 – 碎片,哈哈,请记住,一个历史老师讲述的艺术史应该是一个不太坏的艺术史。
有观点,重知识,明线索,读懂艺术史最好的状态,那只有一条,就是无限地接近她。
点击图片开启文化之旅
# 不孤旅行推荐 #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