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事人生
每日一叨( 34)
读书是明理,认歪理就糟糕了——拿不是智慧的当智慧。
经常说祸福相依,同样是一句话,与他有利,于你不利。
如:商人宣传,你消费他获利。不能把他宣传的内容当价值观智慧,虽然都表面上认同。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不是爱情。
——弘宗法师
01
人生无原则,生命无意义
师父,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和无求一样吗?
答: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他不去推广自己的观点,但该说什么,他就会说出来,不会失言。
正是因为他的说,中国老百姓少流了不知道多少血。
他的智慧和哲学,可以让中国老百姓在某些时候过上和谐的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也可以像庄子那样,逍遥游。
他的“三绝三弃”非常好,他很明白地看到,很多东西了解得越多,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会把我们的心搞乱,把我们的生活搞乱,甚至把我们的人生搞乱。
明白人不愿为了那些很快就消失的东西,自己糟蹋自己。宁愿像庄子那样,做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逍逍遥遥过一生,也很好。
如果没了原则,少了一种质朴、无功利的心态,人生就没意义了。
02
老子没想过要影响世界,却影响了世界
老子活着时,肯定不在意多少人看《道德经》,他也没想过要影响世界,他只不过把自己明白、证得的东西,传给真心向他求道的尹喜,如此而已。他只是随顺一种因缘。
老子没想过要影响世界,却影响了世界,还影响了几千年。一切都能恢复本然。
恢复本来面目,回归本源,才是最好的。
这也是绝学无忧。“绝学无忧”还有另一种理解:“绝学”是最好的学问,“绝学无忧”就是最好的学问能让老百姓不再忧虑。这样理解也是对的。
佛教就是这个意义上的“绝学无忧”。
它所有的目的,都是让人离苦得乐,让人从愚昧中解脱,得到一种不会动摇、也不会消失的快乐。这就是无忧。
03
六祖的何期自性与老子的绝学无忧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家从佛家中汲取了营养,佛家也从道家汲取了营养。
禅宗六祖慧能在《六祖坛经》中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和老子的“绝学无忧”非常相似。
老子反对求“智慧”,认为所有求“智慧”的人都非常诡诈;反对求功利,认为所有求功利的人会想方设法地谋利;反对求仁义,因为求仁义容易变得虚伪、作秀、装模作样、欺世盗名。
总之,一有求就不好,所以,老子追求无求。
04
欲望会消耗心力,欲望越重老得越快
那么,如何让自己达到无求?
道家认为,欲望跟基因有关系,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三种阴神——佛家认为有五十多种阴神——道家称之为三尸神,有时也称之为三尸虫,分为彭娇、彭质和彭好。其中,彭娇主宰色欲,彭质主宰食欲,彭好主宰财欲和财运。
如果你特别好色,就是彭娇在作怪,它的力量太强了,把你给控制了;如果你特别贪吃,就是彭质在作怪;如果你特别贪财,就是彭好作怪。所以,这是三种非常糟糕的神。
如果你看过一些古书,你可能还会记得这样一句话:“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三尸神控制了你的时候,是由不得你不发怒的。
所以,道人修道时,必须消灭三尸神,其方法就是清心寡欲。你一清心寡欲,三尸神就被压制住了。反之,如果你不压制它们,不消灭它们,任由它们的力量增长,你就会被欲望所控。
欲望是会消耗心力,欲望重的人老得快。
05
佛道都用相似的脱胎换骨法弥补基因缺陷
道家还有一种观点:庚申日时,如果你用一种专门的方法修道,你能把三尸神给杀死。也就是说,你专门挑某天的某个时段闭关,专门进行某种训练,就能把三尸虫给杀死。
而且,那个时候也特别容易接收到天地灵气。当你把三尸神杀掉之后,你就会安贫乐道,要是身上有病,病也会消失。
佛家也有类似的内容,佛家有个八关斋戒,也要求能在特定的日子里闭关。
藏传佛教有个益西措嘉佛母,她是莲花生大师的明妃。在她成就之前,莲花生大师曾让她修八大苦行,修了一段时间,她身上的皮肤就开始溃烂,浑身长满了各种脓疮,身体内部的毒素就开始发作了。当时认为是胎毒,是一种每个人都会有的、最原始的毒素。当它发作的时候,人的肉体就会腐烂。
道人修到一定的时候,也会这样。王重阳在山东教弟子的时候,忽然间得了很严重的皮肤病,有人认为他在测试弟子,看多少个弟子对他有坚定的信心;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正好进入脱胎换骨的阶段了。
脱胎换骨的时候,通过特殊的训练,可以引发生命本有的胎毒,让它不要潜伏在生命深处。这跟道家关于三尸神的说法非常相似。
所以,佛道两家的修炼,都讲究脱胎换骨。只有脱胎换骨,你才能真正地弥补基因缺陷,将身体里的负能量清理干净。
每日一叨·回顾
2019.6.12丨车事人生 | 你为什么活得那么累?
2019.6.22丨车事人生 | 古人见面为啥只作揖不握手?
2019.7.2丨车事人生 | 为什么平躺在床上会有放松的感觉?
2019.7.3丨车事人生 | 为什么中上产五年十年就要搬家换新房?
2019.7.4丨车事人生 | 民国才女八卦
2019.7.5丨车事人生 | 五十岁后知天命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作者/弘宗 编辑/九尾银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