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讯:7月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长城汽车被俄罗斯代理骗取5840万美元,长城汽车在俄罗斯上诉,俄罗斯法院判决俄罗斯公司已破产,驳回长城汽车上诉。
![WechatIMG1034]()
随即,长城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涉及金额约人民币3.32亿元,公司已经于2017年度计提坏账约人民币3.23亿元,且2018年7月已再次提出上诉,只是暂未收到开庭通知而已。
财经网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长城汽车公关部了解最新动向,长城汽车方面表示:“公司与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纠纷的涉案金额未达到需公布的标准,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故此前未进行披露。近期由于有媒体报道此诉讼,且报道内容不实,所以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对目前长城海外市场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事发三年未公布 仍在诉讼中
2日晚间,长城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与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集团(以下简称“伊利托”)的纠纷,涉及金额约人民币3.32亿元,公司已经于2017年度计提坏账约人民币3.23亿元,占本公司2018年营业总收入的0.33%(2018年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约992.30亿元), 占本公司2018年净利润的6.32%(2018年净利润为人民币约52.47亿元),所以对公司当期业绩表现无重大影响。
这是长城汽车首次披露有关俄罗斯经销商欺诈一案,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三年半。
早在2018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伊利托通过一些非法手段,将公司大部分的销售额转移以诈骗长城汽车,涉案金额约5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亿元。
同时,长城汽车还向其他三家公司提供了套件。之后三家公司破产,而中方没有收到应付货款4840万美元。2017年3月,执法部门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59条(大额欺诈罪)刑事立案。
事发三年半才披露此事,长城汽车有没有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嫌疑?财经网也就此与长城汽车公关部进行沟通,长城汽车表示:“公司与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纠纷的涉案金额未达到需公布的标准,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故此前未进行披露。近期由于有媒体报道此诉讼,且报道内容不实,所以公司发布澄清公告。”
长城汽车发布的公告中也有显示,2014年由于经济制裁,俄罗斯卢布贬值,自2014年10月份开始,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无法按时支付车款,涉及金额为人民币48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2亿元)。
长城汽车于2015年10月提起诉讼,要求伊利托旗下IMS有限责任公司偿付应付款项。经多轮庭审及仲裁,由于IMS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破产程序尚在进行中),法院判决驳回长城汽车部分诉讼请求,2018年7月长城汽车再次提出上诉,暂未收到开庭通知。
中国车企走出去机会与风险共存
近年来,国内发展空间变小,多家自主品牌采取开拓海外市场的办法寻找新的增长点。长城汽车就是其中的代表,早在2004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6月25日,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品牌正式在俄罗斯市场上市。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俄市场保有量超过12万辆。
今年6月5日,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该工厂是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的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项目投资5亿美元,历时4年,规划年产15万辆,本地化率达到65%。
长城汽车2018年年报披露,其在俄罗斯整车厂的计划投资额高达34.57亿元,并可以辐射东欧市场,将主要生产H9与F7车型,投产后将促进在俄罗斯的销售规模,并可以辐射东欧市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自主品牌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并开玩笑说:“即便‘死’,也要‘死’在国外。”
那么此次事件会否对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经营产生影响呢?
长城汽车公关部表示:“此纠纷仅为本公司与俄罗斯经销商伊利托的纠纷,对本公司目前在俄罗斯的业务不会带来影响。本公司会尽全力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也相信俄罗斯司法机关会对案件做出公正处理。”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国外投资要注意法律风险,每个国家法律不同;要注意安全风险,就是战争、地区动荡人;政治风险,如中兴和华为;信用风险,也就是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信用较差,或者发生变化。
关键是做好事前评估、事中防范、预防,事后妥善处理,长城的事能够解决,是因为俄罗斯目前对中国友好,以前就很难解决。所以最好多做事前防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