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出行巨头滴滴出现一年巨亏上百亿的状况,也没有阻挡车企进军出行市场的热情。
6月26日,“如祺出行”发布,广汽携手腾讯入局,第二天,新特汽车接踵发布了“新电出行”,称多元化经营。掐指一算,2019年开年至今,江淮、宝马、长安及一汽和东风、小鹏等多家企业发布出行品牌。而在此之前,吉利、上汽、奇瑞、北汽、奔驰、长城、威马等等都已入局。
出行市场对车企哪来这么大的诱惑力?它们又能否在目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出行市场获利?
出行兜底 自产自“消”
“运营车辆全部来自广汽集团”,这行字出现在“如祺出行”的发布会上,下面还列出了车型的名字:GE3 530、Aion s、雷凌双擎,按照计划,如祺出行将在1年内投放1万辆新能源车。
![]()
图据汽车之家
据搜狐汽车5月产销数据,以上三款车的销量为2284辆,即使算上雷凌双擎E+的1171辆,也一共不到3500辆,1万辆差不多等于上述三款车3个月的销量。另一个数据是:广汽新能源(雷凌双擎属广汽丰田,不包含在内)2018年的累计销量是20045辆。
![]()
6月26日,威马董事长兼CEO沈晖在他的微博上高兴的宣布第1000辆威马EX5投入海南运营,1-5月,这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累计上险数是6437辆。
![]()
虽然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认为吉利做出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车,但是不可否认曹操出行为吉利新能源的销量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15年成立到2018年底,曹操专车投放了新能源专车达3.2万辆。与之对比的是,吉利新能源在2018年的销量是68549辆。
现在很多车企入局出行领域,而且多是主推新能源车型,毕竟新能源车型很适合在固定场景中使用,也有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双积分政策要求车企必须发展新能源,而目前车市下挫、补贴退坡、新能源车的产能需要消化。出行,无疑能给车企消化产能提供了一个快捷而且大流量通道,有出行用车兜底,车企心里面也多一些底气。
出行的“钱途”在哪里
有报道称2018年出行巨头滴滴亏损达到109亿,这个领头羊企业虽然一家独大,但是依然靠投入巨额补贴来维持市场,有数据显示2018年滴滴在司机补贴上就投入了113亿元。
走C2C平台化路线的滴滴尚未盈利,以B2C路线为主、重资产投入的车企出行品牌要盈利谈何容易?
今年2月,成立4年的曹操专车宣布升级为“曹操出行”,目前在它的官网上,可见其业务已经不再仅仅是出行,而延伸到了更宽泛的生活和工作领域,比如同城取送得“曹操帮忙”、专注公商务的“绿色公务”,甚至还开始试运行本地生活产品“曹操走呗”。
![]()
更广泛的服务领域,将给出行品牌带来更多的盈利点和附加值。刘金良希望曹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元化布局:“希望到2020年,曹操出行在大部分城市达到盈亏平衡。”
![]()
如祺出行是广汽和腾讯、广州公交集团等共同出资的项目,据介绍,它将为用户提供涵盖行、住、游、乐、购的全景式移动生活服务。广汽在产业端、腾讯在消费端的资源整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不光是传统车企,刚入行的造车新势力们更是积极进入出行领域,威马、新特对这块市场更是抱有希望,最起码,出行能让销量快速上扬。
![]()
不管是不得已为之,还是主动探寻商机,车企纷纷入局出行市场,不管是风口还是大坑,总得去试试,不做不会成功,做,总有些成功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