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小学课堂上
老师:“你们都喜欢什么汽车呀?”
同学A:“我叔叔开桑塔纳,那车很安静很平稳!”
同学B:“我爸爸开解放卡车,一次能拉很多西瓜!”
我:“我喜欢三菱帕杰罗,这车能爬山!”
班里同学都投来惊奇的目光······
其实我并没有说谎,那时候家里有位亲戚在一家企业当司机,开的就是三菱帕杰罗。回老家的山路又陡又滑,只要一下雨普通客车就不能开,唯独他的帕杰罗可以畅行无阻,在我年幼的心里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车。然而,自这位亲戚辞职后的20年里,我再也没碰过帕杰罗。
6月初,当我收到进口三菱帕杰罗的试驾邀请时,就像接到一位20年许久未见的老朋友的电话,一时竟愣在电脑面前好几分钟没缓过神。与20年前不同的是,这回体验的是第四代车型,而且我也从乘客变成了驾驶者。那么对于初次驾驶“山猫”的我来说,它又能带给我哪些曾经的回忆呢?
试驾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早上5:30从酒店集合出发,前往西宁曹家堡机场,然后乘坐飞机从西宁前往德令哈。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很陌生,因为这个城市1988年才建政,是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从上面图中强烈的阳光和荒凉的戈壁你就能猜到,德令哈的海拔不会低,全市平均海拔高达2980米,一出飞机舱门就能感觉到来自高原的可怕低气压,体质一般的人还真需要适应一下。
从机场到达大厅一出来就看见一排洗得干干净净整装待发的2020款全新三菱帕杰罗,它们也是本次深度试驾的主角。相比老款车型,虽然2020款依然属于第四代车型,但在细节方面还是做了很多改进,例如车头金色车标、经典山猫盾标以及印刻在发动机盖上的“PAJERO”字母。当然外观的改变不止这些,四个车轮的轮毂盖都安装上了金色的山猫标识,车尾的logo以及V6标识也都变成了金色,这些元素的堆砌让每一位“山猫纵队”的队员都热血沸腾,堪称史上最有“逼格”的帕杰罗。
拉开车门,车内整体设计依然与第四代车型保持一致,但细节的改变可谓锦上添花。例如这个进入车内就能看到位于正副驾驶头枕上的山猫logo,采用刺绣工艺,做工与配色都近乎完美。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清楚为什么一个猫的头像会出现在这辆车上,其实这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肉食性猫拥有强悍的恶劣环境生存能力,正好与帕杰罗强大的越野性能相契合。因此,三菱将它选为帕杰罗越野精神的化身,帕杰罗车主们也被亲切地称为“山猫纵队”。
出发后向着山脉进发,海拔从3000米左右爬升到了3700米。行驶了数十公里的铺装路面之后,就来到广袤无边的戈壁滩,路况的恶劣远远超乎想象,用“这里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来形容再贴切不过。领队介绍,由于前几日刚刚下过雨,因此道路看似清晰但非常泥泞,只能跟着前车的车辙小心向前。好在帕杰罗拥有足够高的离地间隙,在砂石路面上一路狂奔不成问题。
经常去玩越野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在戈壁中前进,尤其是暴雨过后,走着走着就会遇见河流。这些河流干旱时期并不存在,只有在降雨过后才会出现。这种季节性河流的水流速度、深度往往都是未知数,因此对很多越野车来说宛若噩梦。由于独特的设计,“山猫”帕杰罗拥有700mm的涉水深度,因此即便能没过车轮的水深对它来说也是小菜一碟,而得益于超高的接近角和离去角设计,上下河床也变得非常轻松。
随着海拔进一步抬升,我们来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系吐尔根达坂山东端的敦德冰川,这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平顶冰川,也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冰川。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不断往上移,此时我们所在地的海拔已经高达4100多米,而这些地方在数十年前也曾被冰雪覆盖。因为这一原因,看似光秃秃的地方实际上暗藏危机,弄不好就会遇到塌陷等危险。更重要的是,此时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左右,因此车队有不少人陆续出现嗜睡、头晕、呕吐等高反症状。
面对松软的沙质土层,陷车也成为家常便饭,好在帕杰罗配备的超选四驱系统此时大显神威。将挡位挂入4LLc低速四驱模式,并打开位于排挡杆前方的R/D Rock后差速器锁止按键,此时车辆强制将动力分配给每个车轮,而且不论是否有抓地力都会得到25%的动力。因此,即便遭遇陷车,只要四个轮子有一个还存在抓地力,就能将车辆拽离危险的陷车区域。这还是安装普通越野轮胎的情况,如果给帕杰罗装上橡胶块更大抓地力更出色的A/T胎,越野性能还会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来之前我还对这台帕杰罗搭载的参数并不出众的3.0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有所担心,没想到和这套四驱系统搭配之后居然拥有超乎想象的越野性能,丝毫没有因为稀薄的氧气而在功率输出方面大打折扣,不得不感叹经典车型的魅力。
老话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攀爬高原冰川的过程中这句话同样适用。在积水的“帮助”下,道路更加泥泞曲折。然而看似艰险的路况,对“山猫”帕杰罗来说依然没有太大问题,只要将车辆切入4HLc模式,并且在入坑之前保持一定的初速度,冲过这些泥泞的坑洼并没有太大难度。即便中途陷车,缓缓加油门也能在松软的泥土上将车辆带离困境。
从冰川下来之后,海拔依然在3700米以上,而且在长途跋涉之后车辆和人一样都会存在一定的“高反”。此时的路况虽然改善,但也仅仅是好一些而已。砂石铺就的路面虽然不用再担心陷车,然而由于之前路过车辆悬挂的固有频率被车轮压成了“搓板路”的效果。我们坐在车内一路都被“咔咔咔咔咔咔”的震动折磨着,好在日系车拥有相对而言较为柔软的悬挂和座椅,才让我们一路长途跋涉下来不至于腰酸腿软。
由于地处西部,因此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有2个小时的时差,此时已是北京时间9点20分,但天空依然明亮,远处的冰蓝色雪山的山脚就是我们当日行程的结束点。在离目的地还有10公里的地方,荒凉的戈壁上居然下起了雨,要知道在这里遇见雨水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淅淅沥沥的雨滴打在前挡风玻璃上,伴随着车内轻快悠扬的小曲,那种感觉毕生难忘。
又是早起又是高原又是长途,一天高强度的试驾过后,大家在疲劳极限徘徊,匆匆吃过晚饭后就马上赶往当地略显简陋的酒店住下,养精蓄锐才能迎接明天更精彩的旅程。
未完待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