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也就是前天,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开始实施。经历了3月26日到6月25日,3个月的过渡期,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实现了大幅的增长。然而这次补贴政策退坡程度非同小可,不但国家补贴标准将降低约50%,而且地方补贴直接退出,就拿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地补的标准一般能达到国补的50%,如此算来,今年补贴退坡的幅度接近70%。
补贴退坡后,“跌宕起伏的切换季”摆在了眼前。
面对政策补贴的大幅度退坡和地补的到期,新能源汽车的成产成本必然会增长,那么对应的产品定价就要有所调整。如果完全与补贴同步,无疑将造成终端市场价格的震荡,如果要维持价格稳定,车企和经销商又必须自掏腰包、让利经营,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诸多车企面临的难题。
26日,新政实施的第一天,我们查询了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以看到,除了小部分造车新势力公布了不会涨价的回应,绝大多数车企选择了观望,虽然明确是会涨价,但是在具体时间和涨价幅度上,采取了模糊处理。
6月25日,威马汽车宣布威马旗下紧凑型电动SUV不受补贴退坡的影响,过渡期结束后依然维持现有价格不变。
一天之后,小鹏汽车也发微博声明购买现款小鹏汽车G3不受退补影响,不涨价。
从车企角度讲,过渡期时间有3个月之长,足以让各大车企做出好几套针对性的价格设计了。所以,我们认为,过了6月25日,多数车企却还没有反应,其原因一来可能是车企希望通过多延长几天的保价计划实现更多的汽车产品的销量,二来也是在静观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
这些年,新能源车一直处于政策刺激、补贴扶持以及低基数为前提的高速增长状态,但是随着最新的补贴政策实施,这些前提条件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在政策方面,已经由现金补贴这种直接刺激方式,转为对提供便利、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以及注重行业高标准高安全重点关注。可以说,对新能源来说,已经由“市场培育”转向“市场引导”。
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问题,5月14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商务部等20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新能源的汽车的安全问题做了研究讨论。指出,要加快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在标准化方面,5月1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2019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重点谈到将在今年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建设,突出抓好重点急需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
在提供便利,优化布局上,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四部委联合声明2019年要引导地方财政补贴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对市场和消费端来说,从直观的现金利好,转向了更深远的布局,短时间可能会对销售产生影响,造成波动。但是,这个阵痛过后,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走向被市场需要,将会有更好的收获。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面临一段波浪形的“切换季节”,脱离补贴的新能源汽车,重建高增长的势头需要一定的时间。从政策的刺激到被市场需求,中间更需要的是各个新能源车企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才能真正在市场中立足。